刚刚做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博闻天下》节目,谈的是如何看待高考的文言作文。长久以来,我们倡导白话文作文,倡导标准汉语写作,从五四开始,胡适发起白话文革命,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标准汉语逐渐应用广泛,我们使用白话文写作,放弃文言文写作,这是历史和文化的抉择,我们应该尊重这一文化的革新。
我是反对现在高考作文“文言化”的。因为,第一,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主义,八股文回来了;第二,作文即是创作,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视野,贵在新观点、新思想,贵在自己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正确掌握古诗文,不说唐宋大家的文章,至少要切忌古文的“大而空”,做古文可以,要做出色的古文,就是你用古文写作,也没关系,还是要看学生们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湖北的这篇文言诗歌作文,我不明白为什么给高分,大而空的毛病太多太多,不少地方也是套用既有的词句,缺少自己的新观点,缺少自己的新视野,形式主义太过分。
还比如,用甲骨文写作,更是形式主义,我请问,以后如果有学生用毛笔作文,是不是也要多加分?用一笔蝇头小楷来作文,是不是要给满分?当然不行。
我们要坚守作文的目的,高考是人才选拔考试,作文的分值大,分量重,是最大的高考指挥棒,那这个指挥棒要落在能力方面,而不是形式方面,高考作文为什么议论文居多,因为,今天孩子们写好议论文,明天孩子们就能写好自己的公司报告、项目报告、建议报告等等,作文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最根本的是培养孩子的就业能力和实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我们都知道作家不是中文系培养的,书法家也不是语文课培养的,所以,作文考试的根本目标,还是培养孩子的实用能力,逻辑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那该如何看待古诗词的位置呢?作文考试,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的创新能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的眼里的庐山瀑布,不是我们自己眼里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视野去看,辞藻华丽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有人说现场考试来不及,这是不对的,小学、初中、高中,多年的作文教学在培养什么,学生们在学习什么,每次语文期末考试,都有作文,我们又考察什么。应该鼓励学生适当的引用古诗词,积极地引用古代事例当做论据,而不是通篇的八股文章。
今天,不少学生在作文考试中搞这些“古文秀”,其实价值不大,写出来的古文很差,投机取巧,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我们要引导考生回归作文考试的“内容第一”的原则,我们的考试不变成八股考试,就不应该继续这场“古文投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