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
2009年7月23日,我本要参加三个会议,两个与我工作密切相关的金融、文化会议,一个与我工作无关但确是我最感兴趣的会议,它就是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主论坛论文发布会。
6名青年才俊与听众互动
事先不能确认具体时间,早上一上网发现会议已开始,匆忙赶到会场,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此类活动,这是一个思想的盛宴,不能错过机会。重庆市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杨庆育博士点评也很有水平,有两点很有启发:学习研究没有止境,论文深化重点和方向,两点建议是 第一、中国地大物博,重庆地处西部,又是唯一的中西部的直辖市,所有问题的研究要深刻挖掘重庆的特质和它的个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选手们努力。 第二、 理论联系实际,要全面地系统把握理论知识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刻探索提出独到见解和建议,哪怕一点、两点我认为有意义。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杨庆育博士点评
此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敬业,市委常委、秘书长范照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于7月21日下午,与参加主论坛选拔赛的20名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进行了座谈。薄熙来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与会青年人才阐述的观点,有思想、有见地,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他希望广大青年才俊发挥思维活跃的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市民素质等内容,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为解决深层次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承担更大责任。他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智慧,加大论坛成果转化,以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座无虚席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认为,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创办4年来,始终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青年才俊参加,呈现出海纳百川、千帆竞发的蓬勃态势。“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今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成功举办海外分论坛活动,在欧洲华人及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了论坛“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目标,“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
论坛成果之《2009年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获奖论文集》出版发行。
据悉,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自2008年11月上旬正式启动以来,先后举办了40个区域性分论坛、18个行业性分论坛,共吸引了6.4万余名国内外青年人才报名参加,收到论文近2.8万篇,活动受众达585万余人次,征集到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建议意见5.8万余条。主论坛共评审出20篇优秀奖论文、40篇提名奖论文和219篇入围奖论文。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的海外分论坛活动,吸引2200名海外留学生和外籍青年参加;举办的2场大型人才现场洽谈会,协议引进博士36名、硕士60名,其中3人符合“千人计划”条件;签订科研、经贸合作项目12个,涉及金额2000余万英镑。
我为间接支持帮助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而感到高兴。
在会上我拿到《2009年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获奖论文集》,非常高兴的是优秀论文奖《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作者是兴业银行陈佳昕,这篇文章有创意和深度,在论文结尾注释及参考文献列举了我的网络文章《关于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若干建议》,我为间接支持帮助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而感到高兴。同时对陈佳昕表示敬意。要知道,有几位教授引用我的大篇幅文章,又不加说明,陈佳昕比他们的境界高很多。
蔡律 2009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