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是美国的,用友是中国的。微软又是世界的,但就目前来看用友不不是。这里我们需要交待一下用友的国际化进程。用友准备在2006年的时候成为亚洲管理软件行业的龙头,并在四年后,2010年也就是明年,进入全球管理软件厂商第一梯队。
如果简单地从时间推算,用友还有半年的时间进入第一梯队。如果将U9推出的时间和用友的进入第一梯队的时间做个分析我们不难发现。U9推出后还留给用友一年的时间。正如一篇文章所说的"U9是插向SAP的一把刀"。我更愿意把这把刀换成剑,因为剑充满了侠气。有了U9用友就可以与SAP、ORACLE等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直接竞争。U9的研发早在五年前即已经启动,那时也正是用友大提国际化的时候,五年来用友在这个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则多达5亿,五年一剑。SAP和Oracle麻烦大了。
其实说到用友的国际化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2005年4月19日,用友宣布更换已经使用了17年的英文标志UFSOFT,并以UFIDA取代。这也标志着用友加快国际化步伐,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实很多人只知道用友换标,并不知道UFIDA所代表的意义。
|@ s[)[+nB"Lb4C.AS0
*h@4DK-J Z]&F0U:解释为User (用户),YOU(您);FID:是英文词根,来源于Fidelity(诚实);UFIDA秉承了用友一贯的“与用友真诚合作,做用户可靠朋友”的中文品牌含义,反映了公司的商业哲学,并更具国际化特性。(摘自用友文化手册)
以微软开头恐怕还有一个目地,那就是向人们说明用友和微软之间紧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其实用友和INTeL、IBM都深层面的合作,那作者又为何却选择了微软呢。因为用友曾经向微软说"No"。正如作者所说的"对微软说不需要勇气,不仅因为抵制由收购所带来的巨额财富的诱惑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因为微软在软件行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还有一个原因是用友并不想放弃经营多年的NC产品线,也不想失去IBM这个战略合作伙伴。与其受制于人,不如主动出击。
用友国际化:英雄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