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杞县发生放射源卡源事件,传言纷起,众人外逃。为何事件发生1个月,政府都不公开?杞县县委宣传部长王清芝对记者解释说:“(事发当日了解情况后)最终上级环境部门认定,没有危险。既然没有危险,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小题大做,也不用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地公布信息。就好比一个人身体没有病,那还用得着大喊‘我没病’吗?”(7月21日《中国青年报》)
王部长大约很会用类比、打比方之类很形象的方式来说理,其“既然没病,何必大喊”之说听起来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不过,这位部长先生显然混淆了“一个人”和“公共领域”的区别。
如果是一个人,有没有病,他自己自然是知道的。可在公共领域,判断“有病”与否,更多的却需要信赖权威信息的发布。就杞县事件来说,被卡住的放射源有没有危险,政府经过专家等的调查、判断知道“没有病”,将心放安稳了,可公众知道吗?根本不知道。你不大喊“我没病”,在“宁可信其有”的惯常心理之下,人们不可避免会进行“有病推测”。
如果是一个人,那自然用不着大喊“我没病”。因为不管有病没病,这么一喊,那十之八九会被认为是有病。但在公共领域则不然。公共领域往往是众说纷纭的,如果任由众人纷传某人有病,在三人成虎之下,没病的也真的会被认为有病。在这样的空间,遇到这样的情形,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大喊“我没病”恐怕就不能说没有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当有传言涌现、而事实绝非如此时,那么及时告诉公众“我没病”,就是在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就是在澄清事实。那种以为没病就不必大声喊的思维,已然很不合时宜。在公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些关注度高、有可能产生谣言的问题时,当真的没病时,就是要及时大喊“我没病”。
用不着大喊“我没病”的心理无非是:大喊会闹得纷纷扬扬,这样“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将把“小事”弄大,而不是大事化小,很不利于地方形象。在一些事件发生后,不少地方的第一反应都是如此。但无数的事实证明,及时准确的政府信息公开,会迅速平息事件、消除隐患,也会让地方形象获得加分;该喊的不喊,该公开的不公开,反倒会将本来的小事演化为惊天大事,地方形象也将随之扫地。杞县事件无疑又为此增添了新的例证。
在公共领域,真没病就要及时大声喊。与此同时需要防止的,是本来有病,却非要粉饰太平,大喊“我没病”。
各位官长,还是少一点捂的意识,多一点开放的胸襟;还是少追求一点狭隘的利益,而多一点公共情怀。在遇到突发、敏感事件时,真没病,就大声喊出来以安人心;真有病,也要大声告诉公众,并抓紧时间治病。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smrjyaf.108198.com/亮剑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