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易消
胡祖庶
中美两国有各自的经济问题,各自的种族问题。不知是否由于中美关系日益紧密之故,不管经济问题或种族问题,有时候两国爆发的问题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出现。两国出口进口的经济依赖性造成的患难与共无需说了。去年中国发生3·14拉萨骚乱事件,美国便发生了3·15赖特牧师种族言论事件(参阅:一个消弭种族怒气的演讲)。今年中国发生7·5乌鲁木齐骚乱事件,美国也在同月发生了7·16黑人教授盖茨被捕事件。中国两次骚乱事件都与少数民族有关,美国的两次种族事件则与奥巴马总统的两位黑人好友有关。7·5骚乱已逐渐平息。7·16事件则由于奥巴马轻率地使用了“愚蠢”一词而发酵起来。去年的3·15事件奥巴马通过一个演讲消弭了美国人的怒气,今年的7·16事件奥巴马知道“抽刀断不了水”,因此准备邀当事者到白宫来“举杯消愁”。
7·5事件与7·16事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某老百姓自称见到某一罪行而引发的。广东韶关一个被有关工厂辞退的工人不负责任地在网上发布“维族人强奸汉族女人”的谣言,才引发了震惊中外的7·5事件。7月16日中午时分,美国麻州剑桥市的一位妇女见到两位黑人(房主和他司机)正用力想打开一个房屋的前门,以为是小偷要撬门而入,马上用手机报警。一位白人警察来了,房主和警察相互都有眼不识泰山,没交换几句话便恶语相对,警察便把一位著名的非裔哈佛大学教授铐上手铐带到警察局拘留了4个小时,酿成了7·16事件。1908年8月14和15日伊利诺州首府春田市发生的严重种族骚乱事件也是一名白人妇女红杏出墙却谎称被黑人强奸引发的。(参阅《1908年春田的种族骚乱》http://www.lib.niu.edu/1996/iht329622.html)该事件促使美国少数族群于次年(100年前的1909年)成立了在美国争取民权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全国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可见,社会中只要潜藏着矛盾或不满情绪,它们随时都可能因为一句话而爆发出来。
亨利·路易斯·盖茨教授是哈佛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声望很高,著述颇多,也为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制作一些纪录片。最近为制作《美国面面观Faces of America》纪录片到中国上海、宁波和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7月16日从中国飞回美国,从机场返回家时,由于房门曾被人试图撬过而打不开,他请块头大的非裔司机帮他撞开也撞不开,只好从后门进入,然后打开前门的内锁装置,让司机把门撞开了。他租的这栋高档房子属哈佛大学房产公司,所以正打电话请房产公司来修门时,警察克劳利听到行人淮伦女士的报警信息后前来进行调查办案。克劳利与盖茨交谈时发生口角,孰是孰非,各有各的说法。主要争论点是:盖茨教授要警察出示身份和报出他的警牌号而克劳利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克劳利则指控盖茨一开始就乱说他是种族歧视分子,不予合作,而且一再地大声骂他,他最后在警告无效下便以防害治安行为给他戴上手铐带回警察局。
可能警方上级判定是一场大误会,盖茨只被拘留了4小时便获释放,而且撤销了对他的一切指控。由于这个事件引起舆论界的关注,7月22日奥巴马总统在举行有关医保改革的记者答问会时,有记者便请他对该事件发表意见。奥巴马便回答道:
“首先我必須先说明一下,盖茨是我朋友,因此我可能会有点儿偏心。我还不清楚全部事实。……现在,我不知道,我不在现场,也不了解这件事事实上含有多少种族性质的成分。但是我认为可以公平地说:第一,换作是我们任何人,都会感到气憤;第二,剑桥市警察在看到某个人已证明他是在自己家中而不在别人家中时仍要逮捕他,这种行为愚蠢;第三,撇开今次事件不谈,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家的非洲裔和拉美裔人士遭执法人员超比例频繁地搜查盘问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事实。”
奥巴马没想到他的评论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医保改革转到盖茨与克劳利的问题上来了。他说警察办事愚蠢,这下可得罪了所有警察,不管白人警察、黑人警察、黄人警察都异口同声地谴责他。24日上午剑桥市警察有关领导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各警察协会、工会和团体的代表一个个激动地为克劳利的行为辩护,有些代表还要求奥巴马总统向他们道歉。倒是他们的律师比较理智地向记者们解释了妨害治安行为这个罪是法律界最难定义和判断的一种罪,执法人员无法在执法的具体过程中有机会或时间去参考以前的先例来做出判断,每个执法人员都得根据情况当机立断。
奥巴马22日为何不以他由于不清楚全部事实为由而拒绝评论,把问题推掉呢?这还得与近期发生的一连串事联系起来看。7月16日,他在全国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成立一百周年庆典上发表了一篇演讲。他在该演讲中肯定了美国在消除种族歧视上取得了进步。演讲的主要内容既讲到非洲裔美国人必须承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培养努力拼搏的精神,不能为失败找各种借口,同时也指出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且历史传承下来的歧视所导致的不平等对待和不平等机会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也有责任排除这些障碍。然而,大多数关于他演讲的新闻报道只突出了前半部的内容而根本不提或轻描淡写地提到另半部的内容。因此他可能听到了来自非裔民权活动家的抱怨批评。7月17日他特让《华盛顿邮报》的非裔专栏作家尤金·罗宾逊到白宫对他进行采访。罗宾逊于21日发表了该次访谈的专栏文章,对奥巴马16日发表的演说作了解读,并传达了奥巴马一些关于种族问题的看法。所以,奥巴马22日被问及他朋友盖茨教授被警察带走的事件时,他没有回避而借该提问继续发表他的看法。
就像他成功地处理去年的赖特事件一样,这次的盖茨事件和他的不慎言辞导致的舆论哗然使得他不得不再次通过解说方式来平息众怒。24日下午,他首先挂通电话,与有关警察克劳利谈了5分钟,随即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作了说明:
“我今天想直接向你们作出说明,因为在过去的一天半里围绕着盖茨教授与剑桥警察局的事件明显地有种种不同的争论。我刚与有关警官克劳利交谈过。就如昨天我说过的一样,我要告诉你们,我对他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杰出的警官,也是一位好人,这在电话交谈中已获证实——我把我的印象告诉了他。现在因为事情越闹越大,我无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想说明的是,我觉得我的选辞用语不幸造成了一种印象,以为我在说剑桥警察局,或更具体地说,克劳利警官的不是。我其实应该选用别的更恰当的词汇。这我告诉了克劳利警官。我依旧相信,基于我所听到的,把盖茨教授从他家中拉到警察局是一种过激反应;我同样依旧相信,基于我所听到的,盖茨教授很可能也作出了过激反应。我的感觉是,两个好人之间发生了一个事件,他们任何一人都没能力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好该事件,也没能力以他们愿意看到的结果来处理好该事件。
“之所以这个事件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证明这类问题在美国仍然是十分敏感的。至于我的选辞用语没有起到启发人们的作用,反而导致媒体舆论的喋喋不休,我感到很不幸。……
“我的希望是,这个事件能够以其变为人们所被称的‘启蒙受教之良机’而告终。利用此良机,我们大家与其不断扩大声响,不如多花点时间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并集中精力去想办法如何促进警察与少数族群社团的关系;我们大家与其论黄数黑、说三道四,不如就我们如何能促进团结这问题作更多的思考。……
“所以我与克劳利警官交谈结束前,我们讨论到他、我和盖茨教授在白宫来个小聚共饮啤酒之事。我们不知此事是否已排上了日程表-(笑声)-,但我们能够办得到。……”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奥巴马即刻打电话给盖茨教授,邀他到白宫共饮啤酒,盖茨教授虽不饮啤酒,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剑桥警官协会和其他警察团体也在奥巴马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发表他们对总统最新说明的赞赏。一场种族怒气很快就将烟消云散了。
观奥巴马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他尽量以诚恳和摆事实讲道理的演讲方式向美国大众把问题说清楚;二是他处事待人有别于山姆叔叔那种一贯恃强欺弱的作风,采取了一种较谦虚的态度,不耻下问,也不讳道歉。尤其西方日常生活的道歉文化被他运用到外交上来,给美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在外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外国人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对不起”或“很抱歉”。英、法、德、意语里是“sorry, excuse me; pardon, excusez moi; Entschuldigung, Verzeihung; scusa, mi dispiace”。不管是在公共汽车里发生相碰踩鞋之事,或是作出打哈欠、打喷嚏不雅之事,或是想向陌生人问话等等,也不管谁是谁非,当事者都会先说一声“对不起”。这样,许多可能会出现的摩擦就由于这句口头禅而“胎死腹中”。很少政治家能够像奥巴马这样把这句口头禅的精神应用到政治层面上。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德国前总理布兰特1970年在波兰表示歉意的下跪举动。该举动也为德国之能重新统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各种怒气的发泄犹如水流动一样,拿刀或用强硬手段去断水难以断得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两年由于奥巴马参选总统,美国种族问题重新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人们能不能克服种族歧视毕竟是人们能不能改变观念的问题。改变观念需要启蒙引导和整个社会对问题进行有益的讨论。奥巴马通过多个演讲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从文明发展角度来看,美国社会尽管还存在着种族歧视,但人们的种族观念有了较大的改进。一个总统能请两个闹得不可开交的公民到政府官邸来举杯消愁是不多见的。
2009年7月26日于德国法兰克福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7-28 本站发布时间:2009-7-28
胡祖庶:奥巴马的真诚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