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一组值得关注的经济数据(续二)


  一、7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2%。财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695.9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22.39亿元,增长10.2%。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752.44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本级收入2943.47亿元,同比增长8%。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40672.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9.66亿元,下降0.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1456.44亿元,同比下降6.3%;地方本级收入19215.61亿元,同比增长6.8%。近几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总体上呈回升态势:1-4月同比下降9.9%,5月份止跌回升、增长4.8%,6月份增长19.6%,7月份增长10.2%。收入增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企稳回升在营业税等相关税收上逐步体现,清理补缴去年欠缴收入等带动非税收入增长,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带动消费税大幅增长,提高卷烟消费税增加部分收入,各级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促进相关收入增长。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4985.6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424.23亿元,增长9.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079.53亿元,同比增长5.8%;地方本级支出3906.14亿元,同比增长10.3%。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33888.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44.77亿元,增长23.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6984.42亿元,同比增长19.7%;地方本级支出26903.81亿元,同比增长24.5%。

  二、7月份国产汽车价格环比涨0.46%。国家发改委最新消息: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7月份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稳中小幅波动。7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上涨0.46%,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0.37%。其中,乘用车价格小幅上涨,环比上涨0.46%,比去年同期下降2.76%,其中,运动型乘用车价格经过前期连续走低,7月价格止跌回升,比上月上涨1.3%,同比下降1.45%;基本型乘用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23%,同比下降3.53%;微型客车价格继续与上月持平。商用车价格继续走高,环比上涨0.46%,比去年同期上涨4.67%。进口汽车价格高位回落,环比上涨1.36%,同比涨幅回落至6.58%。预计后期,汽车价格仍会保持稳中小幅波动走势。

  三、7月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7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与上月相比,上汽、东风、广汽和江淮略有增长,其他企业呈一定下降。7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92.9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7月,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一汽丰田、重庆长安、奇瑞和广汽本田。与上月相比,东风日产增速最快,长安和一汽大众降幅较为明显。7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乘用车49.3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9%。7月,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庆长安、重汽、江铃、凯马和南汽。与上月相比,金杯和长安下降较快,其他企业市场表现总体稳定。7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7.91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1%。、

  

  四、1-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降5%。7月份挖掘机行业销售5651台,环比下降13%,同比增长31%。1-7月累计销售53632台,累计同比-5%。从挖掘机行业看,目前三一重工发展势头迅猛,1-7月份累计同比增79%,一枝独秀,其他内资企业增长势头一般。厦工股份因为基数低的原因1-7月累计增速达到55%。从公司看,7月斗山环比上升,厦工股份环比上升21%,三一、山河智能、柳工同比下降。同比数据看,斗山和小松同比大幅度增长,三一和山河智能同比增加18%,柳工-12%、厦工-4%。1-7月份累计数据看三一增长79%,厦工55%,山河智能仍为-23%。小松开始转正。

  五、7月纺织服装出口环比升21%。海关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计163.7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5%;与6月134.82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环比上升21%。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9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与前6个月-10.88%的增速相比回落0.2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322.7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和-9.1%,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9.34个百分点和12.47个百分点。7月,纺织品出口53.34亿美元,同比减少13.6%;服装单月出口110.42亿美元,同比减少12.1亿美元;纺织品和服装单月环比分别增长8.61%和22.2%。中国第一纺织网副总编辑马新征表示,今年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出现负增长,显示企业仍处于盈利的底部。不过,马新征也指出,根据对纺织企业的了解,企业订单在逐渐增多且呈现“外冷内热”的情况,在外需依旧疲软的情况下,内单的增加支撑着纺织业的“复苏”,纺织业总体向好的态势仍然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