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者无敌
吴家杰
【题记】“韧”不仅是坚韧,体现着意志品质的顽强坚毅,也是柔韧之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前进的生动写照,同样,“韧”也体现着中国企业的灵活和适者生存的力量变化,在当今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处于经济危机当口的中国企业而言,“韧”对于中国企业的商标战略定位和产品创新,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韧,在《汉典》上的解释是:柔软又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在《管子·制分》云: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意思是说一个善于用兵的人,在越是艰难的时期,越能引发斗志,以柔克刚。在中国3000个常用汉字中,能有文化底蕴,好记、好识别的并不多。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明断层的国家,民族的性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中华民族史实质上就是一部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史,在这部史书中,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一个“韧”字。韧源于中华民族深远博大的文化底蕴,韧既与志、恒、专、柔、刚、容、毅、忍、强、水等文字生意,又常被理解为柔韧、坚韧、韧性、韧劲以及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以柔克刚、生生不息、坚忍不拔、忍辱负重、不卑不亢、委曲求全等性格。韧文化内涵很深,一个韧字非常有张力,具有历史感、文化感、沧桑感、厚重感、积淀感,底蕴很深,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韧字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凝练成一个“韧”字,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
韧——中华民族的共有特性
“韧”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同时也是成功者的性格潜质。自今成大事者,都具备一个“韧”字,韧对于成功者来说,是意志品质的顽强坚毅;也是柔韧,能以柔克刚,是个人信念与外部环境的坚苦抗争,而取得最终力量的转化获得成功。这种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敢于进取的乐观精神。古代的志士学士用韧的精神修身、治家、立国,并把它作为一种信仰,传承和执着。
把“韧”字凝练和放大,我们可以联想到从远古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从春秋时期吴国夫差大败越王勾践,越王被俘给夫差洗马,但他最终以卧薪尝胆复国成功的胆剑精神;从汉朝的苏武牧羊塞外十五载,他食草饮雪,依然忠贞不渝,终获回归的壮举;从蜀汉诸葛亮五伐中原兴汉室中,从竹林七贤的气节中,从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五载中,从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句中,从戚继光的戚家军中,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役中,从八年抗日的斗争中… …… 中华民族前行的每一步,都有着韧精神的具体体现。
失败与挫折,成功与奋进,上个世纪的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可是中国人民挺了过来,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 无疑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在成功与渴望成功人士、海外华人心目中“韧”能引起广泛共鸣,他们坚韧不拔,勇不放弃,不都正是“韧”字精神最好的诠释吗?你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理解有多深,你就会对“韧”字理解有多深。历史告诉我们,韧字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始终,是中国文化最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时代在进步,韧字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从政治、经济、商业和中国传统国学价值观的回归中,韧字都能给予我们带给全新的内涵和力量。
韧——中国商业的精神支柱
海尔的张瑞敏说过: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必须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特质,一个是悟性,一个是韧性。韧字的提出,正反映了我们企业需百折不挠,坚韧进取的品质。“韧”不仅是坚韧,体现着意志品质的顽强坚毅,也是柔韧之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前进的生动写照,同样,“韧”也体现着中国企业的灵活和适者生存的力量变化,在当今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处于经济危机当口的中国企业而言,“韧”对于中国企业的商标战略定位和产品创新,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金融危机面前,众多的中小企业倒下了,这是发展的必然,危机加速了“最后的稻草”的重量,这证明这些企业的韧性不足,只做代工,却没有自己的商标,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就没办法生存。或是不专注于本行业,在企业初显辉煌的时候,追求多元化的投资,造成本主失血过多,可缺乏回旋的余地。韧的理解是要企业决策游刃有余,即不要做釜底抽薪之事,也不要坚信自己的成功模式,放之四海皆准的投资,更不要在突然改变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应对准备。
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阶段,中国的企业家们时刻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机制,发展战略随时要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方面(即刚韧),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的适应市场环境,在变中求生存(即柔韧),这需要企业家和企业的莫大勇气,同样,这也是很多企业得以长久立命的法宝之一。
韧是一种执着,在这李书福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坚信“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是迟早的事情,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2003年,李书福终于获得了造车批文。2008年吉利已成为民营的汽车巨头,年销售额数十亿元。
韧是一种制度,企业的组织行为特性经常处于变化中,任何企业都不可有凭借一套僵化的制度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所以强调制度应具备韧性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在“万科未来十年规划”中,万科对外的目标是说十年后要其营业额要达到1000亿元时,王石就已经想到若干年后的万科必须迈出精细化经营这一步,这在万科第三个十年计划上就有所体现。
韧是一种状态,华为的任正非在坚韧上,出手冷酷,通过那些一度被外界指责为“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华为迅速崛起。在企业感觉良好时,他写出了《华为的冬天》告诫华为。华为的成功,正是基于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持续完善的坚韧,刚柔相济,十几年如一日,始终能以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和潜在目标而努力。
… …
鲁迅在《韧的战斗》一文中提出,“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韧”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韧”是国宝,国魂。“世界与中国接轨”成为了趋势!中国的实力与日俱增,有目共睹,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韧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韧”字不断被时代赋予更新的价值和底蕴。中国企业要在新时期应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经济价值,并不断发扬光大它内涵丰富、积极开拓、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因为,“韧”者无敌。
注:“韧”商标已经被吴家杰先生成功注册,欢迎行业内外有识之士垂询、合作。吴家杰先生电话:13809093990,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