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学历官员为啥如此吸引眼球?


  近日有一则新闻颇能吸引读者眼球。原南京原市长蒋宏坤于日前出任苏州市委书记,以接替从这一位置调任深圳市长(代)的王荣。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简历中,“在职大专”学历引起极大关注。

  相关报道显示,从苏州市委书记走出去的高级官员,多有“学者型官员”之称: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是自学成才的“学者型官员”典范,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罕蒋宏坤的前任王荣则被视为“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他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头衔。那么,在苏州这方人文和经济皆引人瞩目的宝地上,倏然来了个在职大专学历的领导,难怪会引起关注。

  至于为何而关注,不同的媒体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比较一致的是,在官场崇尚高文凭、官员为了晋升拼命弄文凭的生态环境下,以本色的文凭示人的蒋宏坤,人们看重的已经不是文凭,而是他的人品了,这就是朴实与求实。而有了这样的官员主政,老百姓肯定会放心。

  另外,文凭只代表学历,不代表能力,这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领导干部不是学者,他们更多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拥有高学历当然更好,但是,如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追求高学历上,那即是本末倒置。

   但是,博者以为,蒋宏坤的在职大专学历得到任用甚至重要,所透露出来的消息内容,一定要比媒体现有的解读要丰富的多。其实,它所代表的是我们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在用人导向上,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过去,针对我们干部队伍中学历低、知识陈旧、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执政能力不强,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现实,提出干部队伍的“四化”,要重用知识分子。一段时间以来,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确实得到极大提升。不过也产生了一些杂音,那就是有个别时候、在个别地方把这个要求作为硬指标、硬杠子,极少数官员为了升迁,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弄文凭,造成假文凭泛滥--老百姓总结为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一个官员在简历上反映到学历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本科到硕士甚至博士。造成了官场对于学历的攀比与追逐。

  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科学合理。在不同的岗位上,需要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就一个具体的领导干部来说,相比较而言,专业比学历层次更主要。专家研究认为,一般一个人大专毕业后,足以胜任较高层次的领导和管理。蒋宏坤如此,先前就任国家发改委主人的张平其实也只有中专学历。但是,这些领导干部不是很好的统御所管理的工作吗?

  我国进入科学发展时代,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在遵重客观规律,具体到用人问题上,就是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而不是能否得到重用的唯一因素,有了这个前提,那么就不管你有什么学历,只要接受过一定层次的现代教育,只要你有能力,就会有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