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VS精英:分裂正在弥合


大众VS精英:分裂正在弥合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大众对于一些专业性问题的见解,很可能比精英们苦心设计的精美方案更实用。

 

首先,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是出乎西方人的预料之外的,特别是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从农民到小厂主再到大企业家的,随着富二代逐步成长,民营企业也正在逐步地转型,从家族式经营管理到家族式控股、职业经理人操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普通的农民成为经济精英,这是上个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奇迹,很多理论水平很有造诣的经济精英由于固守理论的旧窠,很少孵化成为真正的经济精英。

 

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中,有90%以上是家族企业,不仅仅是中国如此,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族企业大约占了三分之一。但是,不是说现代家族企业没有问题,现在家族企业还需要与现代化嫁接,才能真正的结出硕果来,这个问题正在考验私企的老总们,也给这些从大众转为精英的老总出了一道最致命的考题。

 

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西方经济学为难,农民的智慧让经济学家们感到羞愧。事实上,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小岗村的那18位勇敢的农民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历史的转折往往都是从小事中萌发出来的,制度的改进也是如此,比如收容遣送制度就是在孙志刚事件后轰然倒塌,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建立,限制劳动力自有流动的制度早已经成为历史的藩篱,因此,在互联网和媒体的广泛抨击下,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的收容管制制度最终冰消,而且,这个制度消解后,社会治安并没有怎么恶化,孙志刚事件正是大众推动社会改革的典范。而在这样的改革中,作为精英的群体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反而是小人物推动制度的改进。

 

第三,当前,一系列的群体事件的发生,成为精英和大众改革信访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契机。就目前来看,很多政治精英显然不适应这样的群体事件的处理,导致一个小星火的事件酿成燎原之势,这样的激烈冲突,是政治精英们通过控制可以避免的。

 

现在,互联网成为反腐的一把利器,众多的高官在互联网的高效运作下,劣迹暴露在大众面前,互联网显然成为最重要的反腐利器之一,也是民众与高层交流的平台,共同监督官员的行为。官员们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气候的条件下,接受大众监督,已经成为难以阻挡的潮流。

 

第四,福利制度在大众的推动之下,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是民生话题,这也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议题。现在每个政策的出台,在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背景下,都将成为热点,高层能够更快地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政策的错误以及弥补政策的盲点。最近,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最高层决议搞好医保,让更多的人敢于消费,由此可知,社会改进需要契机,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政治精英们才能够真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