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李琦先生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以其艺术性思想性在全国首届年画评奖中获得甲等奖第一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首次美术作品评选,这幅画是新中国刚刚开始经济建设的真实写照。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李琦的名字却伴随着他的作品,成为新中国60年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为共和国四代领导人作画的艺术大师”,成为中国画坛用手中的画笔为新中国伟人树碑立传的第一人。
●五六十年代,在那个火热的岁月,他曾与毛主席一起劳动,创作出了《主席走遍全国》、《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等传世佳作,以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人民对领袖的热爱和领袖平易近人与人民风雨同舟的伟大风采。主席的亲切接见了画家并对他说:“你以后可以常来嘛!”……
●改革开放后,他创作激情再次燃起,绘出了不朽画作-《我们的总设计师》。画面上,那远眺深邃的眼神,那兴奋坚毅的嘴角,那微微侧扭的颈项,那朝阳迎面的设色,刻画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大形象,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预示着画家艺术境界达到了炉火纯青……
●我们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心连心,带领各族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吹响了向21世纪进军的号角。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画家被一祯照片所感动,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一幅《同心曲》描绘出了我们第三代领导人的时代风采……
●我们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也深深地打动着画家的心,创作总书记画像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画家的笔后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以笔墨为新中国伟人树碑立传
--在秋雨中我怀念恩师李琦教授
艾君/文
[连载-3-]
(4)邓大姐嗔怪他,原来是乃超的女婿,怎么才来报到
李琦先生有个幸福的革命家庭。他的夫人冯真,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大名鼎鼎的女画家。冯真的父亲冯乃超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左联”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革命的文学家。
1988年3月10日,当冯真得知丈夫要到邓大姐家做客时,便一再嘱咐李琦要向邓大姐致谢,谢谢邓大姐曾给予其父亲冯乃超的关怀和教益,并托李琦捎去了其父亲的一本选集让邓大姐留作纪念。
那天,当李琦先生将《冯乃超选集》转给邓大姐时,邓大姐嗔怪李先生说:“原来你是乃超的女婿,怎么才来报到?你早该通个信给我呀!”
李琦先生与冯真相识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当时李琦19岁,冯真才16岁,两人在同一个班的同一个互助组里,朝夕相处,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和爱情。
应该说冯真成名比李琦早,俩人结婚前,冯真已经是知名的青年女画家了。
“土改”运动中,冯真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她以切身的生活感受,画出了新年画《娃娃欢》,接着又出版了《解放军和儿童是好朋友》等新年画。由于冯真成绩突出,那时苏联来我国拍摄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新中国》时,在美术界,除了介绍徐悲鸿、齐白石、古元等外,也有当时仅仅18岁的女画家冯真。1950年,冯真与李琦一起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在美院的讲坛上,边教学边创作,著名的年画《老英雄回来了》、《民族大团结》、《刘胡兰》等优秀佳作都出自冯真之手。
结婚后,李琦与冯真多次进行合作创作。具有历史意义的佳作《伟大的会见》,就是他俩成功的结晶;《儿女英雄传》又是他俩与林岗3人合作的成果。
他俩志向相同,但追求艺术的类别和风格有所差异。因此,真正体现出其创作风格的作品,还是以俩人独立完成而见长。
李琦在60多年的艺术追求中,创作出了不朽名作,冯真也不示弱同样成绩蜚然。
她的油画《白求恩》、《柯棣华》、《悼念周总理》、《艰苦朴素》等,既有思想性、革命性,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为中外人民所喜爱。她的年画《娃娃欢》、《瑞雪》,炕围画《娃娃欢》,喜帐《娃娃乐》等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冯真先后五次荣获国家奖励。几十年的艺术追求中,俩人不追时髦,一颗赤心,将艺术立足于人民之中,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奉献了一大批美妙画卷。李琦主攻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冯真主攻民间艺术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俩人靠工资生活,无暇去做商品画。将艺术无私奉献给了人民,将美永驻于人间,他俩的心灵同画一样光彩耀人。
(5)1952年,徐悲鸿赞美他,很有才华和前途的青年
1950年,李琦先生在绘画艺术上迎来了他的丰收年,这一年李琦先生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以其艺术性思想性在全国首届年画评奖中获得甲等奖第一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首次美术作品评选。这幅画是新中国刚刚开始经济建设的真实写照。
作品中,他别开生面,创造出广大劳动者喜闻乐见的艺术美感。这件作品,李琦先生运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形式,吸取西方绘画中透视、光影、解剖等知识,以较为细致的笔法,塑造了二十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辆非常写实的拖拉机。
画中人物造型严谨,动态自然,把农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机时的好奇以及对美好未来憧憬的心情刻画得纤毫毕见,真情外现。
《农民和拖拉机》的创作成功,也让李琦先生的名字开始被美术界和观众们所知晓。那时,中央美院院长徐悲鸿先生对李琦极为赏识,徐先生在给冯真的一封信中赞“李琦是位很有才华和前途的青年。”
从1952年开始,李琦先生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的特点。
1956年,李琦先生的《云南少数民族人物写生》一画,在全国首届青年美展中得到广泛好评。接着,李琦先生创作的《访苏水墨写生》,以中国传统技法大胆表现生活,受到中苏专家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