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近日,法国财政部长高调向媒体披露:成功得到在瑞士三家银行持有秘密账户的3000名法国居民的名单,存款总金额30亿欧元。他同时强调:只要这些涉嫌逃税者向政府税务部门自首,补足所欠税款,即可免受行政与刑事惩罚。这条新闻从曝光之日起,即占据法国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不但引起政经界的热烈议论,也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晒一晒”平均每人有100万欧元存款的逃税者,相对于揭露那些个人逃税“巨子”,企业避税“大鳄”,本无值得惊奇之处;全球逃税富人队伍庞大、花样翻新,数百家瑞士经营秘密账户的银行中的三家被迫招供3千“苦主”,也只堪称问题之冰山一角。但是,这条新闻曝光之时机与法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却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应该说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与未来意义。
首先,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法国总统萨科奇从上一次G20到下一次G20,都是改革金融制度、打击避税天堂最坚定的“鼓呼者”。最初大国“审定”避税天堂国家时,上榜小国们,没有一个服气,瑞士闹得尤其厉害。但形势所迫,舆论所追,不但很多榜上小国先后就范或作出承诺或改弦更张,下榜或争取下榜,连秘密账户的老巢瑞士,也开始“半推半就”。英美在法国之前,都从瑞士银行有过类似斩获,此次法国结出3千果实,可以看成是萨科奇反击政治对手对其“雷声大雨点小”指责的实际行动。
第二,尽管此次就范的瑞士银行只有三家,但个中似乎透露出当今世界的某种大势所趋。尤其是危机当头,呼唤社会公平的呐喊空前高涨,欧洲各国在此问题上的认知与做法趋于一致,给公众某种“三个来了,三十个、三百个还会远吗的”期待。
第三,过去,在正常经济环境下,尽管也不时有逃税天文数字的大腕被揪出,为公众所深恶痛绝,但一般老百姓总以为这是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与己无关。这次有一点点不同:三千逃税小鳄,似乎昭示了“逃税不分大小不分先后无处不在”之现实。三家银行三千,那么三百家应该是多少?进而使“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切身。
最后,法国政府此次“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特殊处理方式,表现出某种“危机特色”。众所周知,以当今法国司法之步履沉重、效率低下,一个案子拖个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如果将这三千人一一送上法庭,那政府想收回逃税,真是猴年马月了。这样引而不发、保持对更多逃税者的威慑力、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尽管遭左派以“不依法严惩等于包庇”的呛声,但从实效上看,仍然不失为一招务实举措。
包括旅法华侨华人在内的全体纳税人中有此类嫌疑者,似乎都应权衡轻重,抓住这一可将过去污点洗白的机会。无论如何,经济危机当头,称得上“公民”者都应少一些自私侥幸之心,多一些悲悯苍生之念。
法国揪出三千逃税者事件已经预示了曾经辉煌无比的逃税天堂,必将一个一个风雨飘摇,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