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主导大宗商品交易


  
 
 
继去年秋季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後,高盛集团(GS.N: 行情)和摩根士丹利(MS.N: 行情)现在又面临新的要求:使用Y-9C表格向美联储(FED)提交有关其综合财务状况的季度报表.
 
这是外部人士第一次有机会通过一种标准化数据,详细了解这些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及表外)的资产质量及类型,并可与其他全国性银行进行比较.
 
以大宗商品为例,Y-9C表格所统计的数据证实,尽管面临着其他参与者的强大挑战,这两家大型商品交易商仍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欲浏览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JPM.N: 行情)和美国银行-美林(BAC.N: 行情)截至2009年6月底商品相关项目的报告,请点击:(here).
 
尽管该表格不包括美国以外银行的商品相关活动,如巴克莱(BARC.L: 行情)(该行去年收购了雷曼兄弟的商品交易资产)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L: 行情)(该行与Sempra Energy(SRE.N: 行情)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但其确实揭示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占据多大的领先地位.
 
此外还可从该数据中看出,与这两家银行的上市交易期货和期权等显性活动相比,店头交易和互换市场的重要性更胜一筹.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在6月底,四家大型银行持有的商品库存价值共计81亿美元,其中最高的是摩根大通(35亿美元)和摩根士丹利(33亿美元),高盛持仓则小得多,只有7亿美元.
 
虽然这种持有量相对较小(相当于不到1.2亿桶石油),也达不到许多批评者所谓的囤积居奇的水平,但是更多其所持有的商品可能在通过表外工具进行交易,季末前就会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或者虽非自己所有,但可能通过与商行、经销商和生产者进行的互换交易实际控制着这些商品.
Y-9C表格所统计的数据突显出双边互换市场对商品交易银行而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高盛报告,其流通中的互换交易毛估算额达2,23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报告为3,150亿美元.
 
上述互换数据反映出商品指数、两家银行同投资者和生产商进行的其他交易的规模,以及商品作为一类资产近来的扩张步伐,均大体符合先前的预估.
 
这种几乎不透明的互换和店头交易占主要银行一半以上的商品交易仓位,而报告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其他监管机构及交易所的上市交易仓位则不到全部商品交易活动的一半.
 
因此,该表格彰显出CFTC将店头和互换交易纳入报告体系的重要性.如果监管者希望让别人相信自己能实施有效监管,防止市场操纵,并向国会保证定价环境的自由和非垄断性,那麽就得这样做.
 
最後还要指出一点:表里面第三行美国银行有1.887万亿美元的期货仓位,并非印刷错误.该类别包括"商品及其他"合约.要麽是美银拥有大量"其他"合约,要麽就是这份数据报错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