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贷款增6000亿元是一声警报


新年伊始贷款增6000亿元是一声警报
    去年底压抑的贷款需求在今年年初得到了释放。据悉,2010年1月份第1周,银行贷款增长达6000亿元。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源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以及调控预期倒逼银行年初放量。
    如果按照实际工作日计算,那么,平均每天增加贷款1000多亿元。对于“这主要源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经济再强劲,也不可能一天对贷款需求1000多亿元。况且,真正对信贷需求量大的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尚没有根本启动起来。
    以笔者看,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去年前两个季度信贷铺的大摊子,结果进入三季度特别是第四季度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大起大落密切监控,要求均匀放贷,使得信贷投放规模大幅收缩,特别是年终监管部门要求压贷款余额,一些本该投放的贷款被挤到来年发放,信贷投放欲望和冲动受到压抑。新年伊始这种压抑、压缩的贷款规模立即被释放出来。根子还在于去年信贷摊子太大,这是首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商业银行从全年经营主动性考虑,历年都有年初集中放贷的传统习惯。第三个原因是商业银行系统内流动性十分宽松,从经营角度出发,有放贷的冲动、动力和实力。充足的系统内流动性,如果不加大资金使用力度,负债过高过多必然给经营构成压力。
     今年与去年大举放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影响。去年我国经济正在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大举放贷对于保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而现在,去年天量信贷造成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主要表现在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正在凸显,特别是房地产泡沫风险正在泛起。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冲击、天公不作美等原因,通胀正在悄悄走来。去年天量信贷是在保增长,今年新年伊始贷款再次出现天量可能助长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苗头和好征兆。
     如果照此放任下去,一月份信贷投放将达到2万多亿元。这将放大资产泡沫风险,将对物价造成巨大冲击甚至把通胀预期变为通胀现实。新年第一周6000亿元新增贷款是一声警报,是在挑战货币政策,给货币政策出了一个大难题。温家宝总理去年底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总结去年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时说,如果我们信贷保持得更平衡一些,结构更合理一些,规模更适当一些,那就更好。近期,央行和银监会都要求商业银行要均衡放贷。对此,央行需要密切关注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以笔者看,央行和银监会应迅速对商业银行年初的放贷情况进行核查和检查。对放贷明显异常的商业银行进行重点监测。查清贷款再出天量的原因,查清贷款投向哪里?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投放到了国家明令限制的产业和行业?央行要加大货币政策工具如央行票据、准备金率等的使用力度,特别是对贷款投放多、超额准备金充足的商业银行要实行差别化的法定准备金缴存比例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收缩其过剩流动性。视情况而定,如有必要,完全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缴存比例,对商业银行放贷冲动釜底抽薪。

新闻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73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