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表现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惨痛遭遇,鲁迅却更为深刻地揭示比吃不饱穿不暖、当牛做马的奴役生活还苦、比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际还悲、比死还惨烈难受的精神折磨。祥林嫂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受尽了人们的鄙视和嘲笑,不仅在生前哀哀无告,而且怀着恐惧走向死亡,死亡在她心目中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大恐怖的开始(《祝福》)。
同样是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斗争,鲁迅是别具一格将当时同类作品胜利的终点(即青年男女经过斗争终于幸福结合)当作起点,它以争取婚姻自主胜利后又归于溃败为题旨,更加深入地进行关于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探索,通过涓生、子君的恋爱悲剧,一方面揭示出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软弱性,指明以这种思想为行动的前导是不能改良这人生的,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造成人们不幸的社会弊端,指明离开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革命,单纯追求个人的婚姻自由与幸福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