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的“张海迪”---石胜兰
大家可记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自强不息.多才多艺的残疾姑娘张海迪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一代青年,她现担任中国残联主席。本文介绍的主人公是: 中国重庆奉节县的残疾姑娘---石胜兰。
去年底
笫一眼看到石胜兰,从她的从容,恬静. 阳光的脸庞上,一点也看不出失望和颓废的影子,当母亲含着泪讲往事的时候,她低着头,似乎在深思,母亲讲完,她很快恢复到现实,笑着拿出她精心创作的十几幅作品:清明上河图,富贵牡丹,锦绣前程,鱼水情深……在我们外行看来,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毫不为过。她以三峡红叶为题材创作的刺绣作品,很受欢迎。
然而,当听到石胜兰及母亲讲叙她们这十多年不幸遭遇时, 是非常令人心酸和感人的,在她的童年时期因为一次意外遭遇,注定了与轮椅相伴终生,从石胜兰受伤,到母亲倾家荡产. 千辛万苦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苦头,背着石胜兰到全国各地医治,,她又是有幸的――她有一位坚强的母亲,十年轮椅相伴的日子,没有少遇上挫折和困难, 健康身体没了,这还不是最痛心的,最让人伤心的是社会上有个别人对残疾人的误解和歧视:有一次,她们在广场摆摊买刺绣作品时,市场管理者不分清红皂白将石胜兰母女俩撵到马路上,甚至置货真价实的刺绣作品于不顾,说她们母女俩是骗子。有一次关部门为残疾人发送轮椅时,也将石胜兰“搞忘了”……
但她是一个不怕困难. 不俱失败, 有追求. 有行动的妹儿, 据石胜兰的母亲介绍,石胜兰在妈妈和姐姐的细心照料下, 克服身体的不适和学刺绣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动人事迹,尤其感人, 自从有了学习蜀绣的机会后,石胜兰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天拼命地揣摩技艺, 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石胜兰仅两个月就掌握了蜀绣的基本技巧。在这两个月里,每天上午,二姐早上送石胜兰到绣坊培训,从她们住的地方到绣坊要一个多小时,下午又提前去接妹妹回到临时住处。姐妹俩住在五楼,姐姐总是先背妹妹上楼,然后再下楼扛五十几斤重的轮椅,她的双腿被轮椅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姐妹两人每天只有五块钱的生活费,但都舍不得吃,几乎天天吃面条、煎饼。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石胜兰的姐早上就用易拉罐从家里带点午饭到绣坊去。
2007年5月,经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推荐石胜兰参加“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中,石胜兰荣获刺秀类优胜奖,迎来了她事业上的一片新天地。
回到家之后,石胜兰一门心思扎在蜀绣里。短短几个月,就绣出了“夔门红叶”、“八骏全图”、“白帝城”等近十幅作品。事实上,石胜兰的蜀绣作品将传统的蜀绣工艺与三峡的灵气集为一体,堪称诗城一绝,有人建议改名为“夔绣”,这些作品里每一根针每一条线,每一份颜色的搭配,都饱含了多少石胜兰的心血和汗水啊,从这些美好画面中, 流露出了她对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石胜兰的作品很漂亮(李文科)
石胜兰的获奖证书
作为一名残疾人
石胜兰的刺绣作品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她是用生命在刺绣,因为,刺绣就是她的全部!在她的身上体现出张海迪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