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感言


    无庸质疑,我们正处在一个逐步民主化的社会和一个日益自由化的时代,这当然是大好事,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过,这却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既不违背当前社会的自由民主化进程,又切实有效地发挥教育的功能,这是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由于自身的无能无力而形同虚设。

    既然整个社会处于转型当中,我们的教育自然也要随之转型。尽管这里面包含的问题很多,但根据我的体会,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突破口。特别是考虑到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学生伤害教师的暴力事件,这个问题就更具有紧迫性。当然,学生伤害教师的事件毕竟是个别现象,相当普遍的问题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不了解与彼此隔膜,这同样是一种不和谐。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门事关心灵的艺术,师生关系不和谐会直接导致教育失效,至少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和谐师生关系当然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理应主动引导学生,并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引导途径。在当前的时代下,一个不能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仅如此,做教师的难度还体现在必要的改变与坚持之间。“改变”即教师不能再把学生当成任意教训的孩子,而应把他们看成一个和自己完全平等并值得尊重的人。同时教师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个引导者,是用自信力与判断力影响对方的教育工作者,这就是“坚持”。这种“坚持”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身份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忠诚实践上。尽管社会的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应该坚信传统中的某些事物并不因社会发展而丧失价值。总之,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就在于他不是一个时尚的追逐者,而是一个知识的信仰者。

    产生上述想法已不只一日,今天有机会把它写出来,是因为我拜读了邹永常教授的电子书稿《文学与人生》。我觉得这部书稿与我的思考息息相通,可以视为对我这些思考的具体回应,广而言之,是对这个时代的教育的呼唤所做的一个回应。这本书不仅显示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及其超越时代的价值。事实上,文学是一种纯粹的人生知识,因为它出于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入思索。所以,一旦拨开文学形象的枝叶,我们就会发现悬垂于其中的累累果实。而且邹教授的这部书稿选取的大多是中外名著,涉及到人生各个层面的问题,从个体的生存与进取到与他人的婚恋与友谊,所有这些问题人人不可回避。作为一位传统价值的发掘者和人生意义的引导者,邹教授以其师长的眼光和朋友般的耐心帮助我们识别何谓永恒,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可供自己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