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特许、专营?
刚刚看了《28家盐企签署盐业改革建议书上报途中被篡改》的报道,很有意思。对于媒体跟进改革争议的进程,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值得提倡。以前经常听到境外包括美国、香港等地对于某项改革在媒体吵翻天,终于中国也开始出现类似现象,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这里,也充当万金油表达一下意见。
在中国的垄断领域的改革中,定点生产、专营和特许经营的现象一直还没有怎么触动。市场化到今天,趋势已经明确,很多国家必须控制领域都应该推行准入门槛法制化,推行公开、有竞争的公平准入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进行市场行为监控,放开并搞活市场竞争,而不是简陋的垄断专营、特许经营、定点生产。这也是中国经济转轨必须攻破的最后一个堡垒。有所监控,不是垄断就能监控得好的,经验已经证明,垄断往往更容易造成监督失灵。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国家是要加强监控,但是有了市场竞争的相互监督、保证了监督不因垄断内部失灵失控,适度的市场化安排将是更好的制度安排。
对于垄断行业的市场化,在我国目前推行市场化还有一个专业化市场分解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还是整个行业性的垄断经营状态,这是一种极低效率和很容易失控的一种产业生态状态。比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供水的取水、净化、供水,到水表的监控、水费的收取,往往都是一家供水企业垄断一个城市的形态。这在国人的概念中好像是理所当然。而事实上,这其中多少个环节可以进行市场化拆解。比如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可以市场化分拆竞标,一个城市的管网也不一定就一家公司进行建设和维护,更是可以和供水企业分开,分拆的好处是标准化,破除垄断的成本模糊地带,唯有的麻烦就是交接,但是这交接无疑更是一道监督程序,以前垄断的内部交接可能可以不那么认真,但是不同的部门的交接不认真就行不通。管网可以分拆,供水同样可以分拆,一个城市本身的供水不一定就一家供水企业,不同城区可以有不同的企业服务,政府招标的是经营权,而不是扶持垄断企业。同样的道理,包括水、电、气、食盐、汽油、铁路交通等等垄断行业都是一样的道理。中国这么大,只要放开市场,鼓励竞争,组建专业公司是不用费心的,关键就是要放开市场,政府只要制定各种标准,严格组织市场竞标,做好各项衔接协调制度安排。这要比目前垄断经营还要政府大量的非正常补贴、营救要强的多。
有些人担心事关国家命脉的基本保障领域放开,政府会失控,其实是杞人忧天,市场化专业化分拆,可以看出,其中政府的规范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证,既然政府的规范是根本保证,哪来失控?这不比进行垄断,把一些控制权委托在少数人的手里更有保障?!在垄断的状态下,又引进外资参与垄断经营,这是更可怕的一种现象,这在控制权上很大程度政府将处于不可控状态,一旦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外来势力或是少数势力就可以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垄断状态,无疑也在某种程度上做实了地方势力的控制权,一有风吹草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就会严重削弱。而市场化专业化分拆,各地公司互相竞标渗透,对于加强国家的中央控制无疑是很有益处的。境外联邦制国家在高度市场化的状态下,其国家控制的严密性不见得比我们中央集权制但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状态差,就是这个道理。
反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是没有道理的。
20100106
为什么要特许、专营?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