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操纵汇率时,……


       作为世界货币发行国,美国给世界设定了一项表面上看起来极为公平的规则:各国中央银行不能干预外汇市场,否则就是汇率操作。

美国设定这样一项规则绝不意味着它真的不想干预汇率。事实上,由于美国拥有超强的国际金融地位,最为活跃和无孔不入的国际投行,最为著名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等,既使其中央银行(即美联储)不直接出面,美国政府也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着国际外汇上的美元汇率。那么,美国政府是如何操纵其美元汇率的?

当美国希望美元贬值时,美联储首先会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或直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的方法向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美元流动。现在各金融机构可以以非常低的利率成本获得美元,这不仅带动着美国国内其他利率的下跌,同时,美元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

例如,当美元利率低于国际市场的一般利率时,国际资本市场就存在着套利机会。机构投资者们是不可能放弃此种机会的。于是,它们首先以非常低的利率成本在美国境内获得美元,然后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把它换成欧元(或日元),再用这些欧元(或日元)去购买欧洲(或日本)的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显然,当机构投资者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把美元换成欧元(或日元)时,美元的供给会增加,而需求则会相对减少(欧元或日元的需求则会增加),于是,美元贬值,欧元(或日元)升值。

同样地,如果想使美元升值,美联储可执行与此相反的操纵,由此可见,美联储这样一种看上去极为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实际上是起到了操纵汇率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操作不可能针对非国际货币的人民币:人民币现在还没有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挂牌交易。因此,美国对美元-人民币汇率无能为力,只能不断地大吵大闹。

此外,这样一种操纵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美联储可以这样操作,其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中央银行也可以这么做。当然,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即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美国,这样一种操纵更为容易,更为得心应手。然而,无论如何其效率(即贬值程度)取决于其它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反应:当其它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政府也进行着同样的操作时,美国的这样一种操纵行为其效率不得不打上折扣。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如果国际货币发行国(美国、日本、欧元国家等)的日子都不好过,如果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中央银行都想通过降低利率、滥发货币的方法以使本国货币贬值,并进而推动本国产品的出口,则美国的这样一种操纵行为有可能会带来世界范围内的汇率大战。

金融海啸以来,发达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它们纷纷以降低利率、滥发货币的方法来刺激本国经济。例如日本,其利率已接近零,实在降无可降。而与此同时,美国还在继续不断地通过降低利率、滥发货币的方法来促使美元贬值。为此,日本的中央银行不得不跳出来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在东京的外汇市场购买美元。可以说,日本央行的这一行为打破了美国所设定的游戏规则,其后果是不可设想的: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会跟进,世界范围内的汇率大战将有可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