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锂:被异化的“首富” 来源:《创业家》
天时地利人和
1964年2月9日,李锂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当李锂呱呱落地时,当化学老师的父亲早给他准备好了一个化学元素“锂”作为名字。
仁寿是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县,钟祥镇更是有养猪的传统。四川人是不吃猪小肠的,以前每次杀完猪后,十几米长的猪小肠都被当作废料扔掉。改革开放后,将猪小肠加工成肠衣和肝素粗品售卖成为当时的扶贫项目。按照当时的提取技术,每3000根猪小肠能提炼出1公斤肝素粗品(现在的技术能做到2000根左右提炼1公斤粗品),直接卖给外贸企业,每公斤肝素粗品价值3000~5000元。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横财。
1984年,当时还是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学生的李锂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猪小肠提取肝素粗品的获得率。“我的同寝室的同学都知道,我是从1984年的时候就开始搞肝素粗品提纯技术的实验工作,那个时候我还是大三的学生,为此还休了两年学。”李锂回忆 称。
1987年大学毕业后,李锂被分配到成都市肉联厂下面的生物化学研究所。生化所的实验室在肉联厂宰猪车间后面的一间小屋子里,臭气熏天。最年轻的李锂每天从早到晚在小屋子的一个角落里做试验,很少说话,有时为了研究哪种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他把几百种树脂逐一进行试验,耐性和毅力惊人。按照李锂后来的总结,这个事情“工艺设计的难度很高,涉及的理论很难,但操作不难”
。
1990年左右,成都肉联厂由于改制等原因,开始走向衰败,原先生化研究所的同事纷纷改行,只有李锂决定坚持下去。“我其实就是个工匠,会且只会做这样一件事情。二十多年来都是专注于这样一个专业跟产品,所以我能把这个真正做好。”李锂在给《创业家》杂志的书面回复中如是说。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李锂之所以能成功,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肝素是目前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血栓药物。2010年全球肝素类药物市场将达74亿美元,并保持着超过10%的年增长,而且肝素是人类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短期内难以实现肝素的人工化学合成。此外,虽然牛、羊等动物小肠也能提取肝素,但只有猪小肠黏膜中提取的肝素跟人体肝素的分子结构一致。
地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每年生猪出栏的数量占到全球的50%以上,因此中国也是全球最大肝素生产国。而且中国肝素跟国外不一样,国外是集中饲养,处理一根猪小肠跟处理一千根是一样的。但中国生猪散养特点明显。
人和: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又脏又臭的猪小肠显然并非他们所乐于打交道的对象。李锂独选冷门,避开了激烈的竞争,成为国内少数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才,再加上逾二十年来潜心实验室,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里面的故事,要我来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根据招股说明书上的说法,李锂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肝素钠原料药提取和纯化”技术,能将中国杂质甚多的粗品纯化成结构最完整、纯度质量最好的肝素钠原料药。直到今天,整个海普瑞也只有李锂一个人掌握全部的配方工艺秘密,而且亲自上阵,从不假手于人。说白了,他就是海普瑞的“Know-How”。
1992年3月,时年28岁的李锂和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达”)签订了肝素钠技术承包合同。该公司1990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由重庆师范学院下属的重庆通达生物工程技术公司(30%)、国资重庆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0%)、香港合顺实业有限公司(40%),三方合资组建。
当年7月,李锂的夫人李坦就进入重庆通达,担任副总工程师。她是李锂的同班同学,此前在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工作。10月,李锂也正式进入重庆通达,并担任总工程师。
正是这样一个“多数做的人根本不懂,真正懂的人嫌臭不愿做”的产业,成为后来李锂事业的起点。
从重庆到深圳
1998年4月21日,深圳南山区松坪山朗山路21 号。
一座严格按照GMP标准建造的现代化肝素产品生产和研发基地破土动工,这里将是未来海普瑞的大本营。8年前还命运未卜的李锂,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他应当感谢一个人。
杨向阳,安徽阜阳人,清华大学数学系科班出身,1987年硕士毕业后到深圳大学任教,随后管理校办酒店。1990年,杨向阳下海,先后在石油贸易、房地产、股票等领域淘金,广有斩获,此后,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圈内人称“大杨”。除了生物医药,还涉猎网游、新能源甚至电影等。1993年,杨向阳投资数千万元创办深圳市源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针对肠胃的化学药物,单宇出任总经理。请注意,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单宇就是现在海普瑞的总经理,李坦(随母姓)的亲哥。
在后来的一些圈子聚会中,很多人都听到过杨向阳对李锂的欣赏:“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而且扎扎实实做事,耐得住寂寞。”更重要的是,杨认为李锂做的事有前途。
打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就像钢铁产业链,生猪小肠黏膜就像铁矿石,肝素粗品就像生铁,肝素原料药就像各种品种的钢,肝素制剂或者低分子肝素制剂就像用钢所制成的产品。在上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至少有高达数十倍的升值空间。
与杨向阳同时投资的另外两个项目赛百诺和北科生物不同,后两者一个是搞基因药物,另一个是干细胞治疗,都是“海归”博士创办,在国际上也属于高精尖工程。而肝素产业的技术已经成熟,谁能控制原料,同时掌握先进工艺,谁就可能成为肝素产业的“必和必拓+米塔尔”。
在单宇的帮助下,李锂很快实现了对重庆通达的控 制。
根据海普瑞招股说明书资料:1995年10月,通达生物将持有的重庆通达30%股权转让给重庆海华贸易公司;1997年1月,重庆建投将持有的30%股权也转让给重庆海华贸易公司。如此,重庆通达变成一个私人控股的中外合资股份制公司。
到1997年,李锂、李坦夫妇已通过肝素粗品提炼技术完成了原始积累。“当时国内流行一股出国潮,我们已经不是穷学生了,如果选择出国,应该生活得非常好。”李锂考虑到自己已经积累了很好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如果放弃,可能会丧失一个发展机会,“我们决定留下来。”
此时,不满足于只做肝素粗品的李锂,如果没有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通过不了国际认证,他生产的还是只能作为原料出口到国外。李锂一度想在四川境内跟当地的医药企业合作,他出技术,对方提供生产线和场地,但西南药业和陪都药业都拒绝了李锂的建议。在海普瑞成立前的两年左右时间里,单宇几乎已经全身心在为李锂工作。
1997年,决心要跳出西南的李锂夫妇沿着中国的东海岸线走了一圈,走遍全国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最后选定了深圳作为新的落脚点。
1998年4月,李锂作为法人代表的海普瑞实业(海普瑞前身)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只有200万元。几个月后,杨向阳的源政投资向海普瑞投资600万元,占股30%。为了支持其顺利建厂,深圳市商业银行也同意给他们3000万人民币的一年期贷款。
“别看海普瑞现在很牛了,1998年这哥们儿才多少钱?我同学是当时银行的负责人,签字的时候犹豫得很。这也是源政做的担保。”一位了解内情的金融业人士称。
1998年8月,海普瑞实业受让了重庆海华持有的重庆通达41%股权。随后,几经腾挪,期间还得力于一家名为深圳中贸源公司的帮助。2000年,重庆通达股权结构成功变成了多普乐实业(李锂、李坦、单宇三人100%持股公司)占60%,SUNSKY占40%。此后,重庆通达不再从事肝素钠的生产经营。
正因为如此,海普瑞上市后,李锂面对媒体有关其“私吞重庆通达国有资产”的质疑,能底气十足地说:“我本人在历史上没有直接收购过非民营性质企业的一分钱股份。”
从重庆到深圳,李锂实现了从一个贩卖技术的工程师到一个企业创始人的关键转变。
海普瑞的生意模式也非常符合他的个性:将从全国各地收购上来的肝素粗品提取、纯化成精度更高的肝素钠原料药,售卖给葛兰素史克、赛诺菲、APP等几家肝素制剂生产商。海普瑞只要牢牢掌握住最好的肝素钠提炼技术,为下游肝素制剂生产商提供纯度高、安全的肝素钠原料药,那么订单就不用发愁。“李总基本不用去做什么商务应酬,就那么三四个大客户。他专注于实验室工作就好了。”一位匿名的内部人士称。
对不起,杨哥
5月6日,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的当晚,海普瑞举行上市庆祝酒会。
“你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杨向阳。”深圳市某政府高官对李锂如此说。
据与会的人回忆,清华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也在被邀请的VIP之列,可是他没有去。
他原本可以创造中国天使投资史上最漂亮的一役。直到2007年6月,源政投资还持有海普瑞22.93%股权,如果按照每股148元的发行价计,市值约136亿元,前提是当时源政投资没有选择拿5797万元后退 出。
最后摘到果子的是高盛集团。
在李锂扎营深圳后的很长时间,从商经验丰富的杨向阳一直被其称为“杨哥”。但两人的性格恰为两极,杨向阳开放热情,李锂严谨冷静。
利用自己在深圳政商圈中的影响力,杨曾经写信给当时的政府主管市长,建议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扶植一批创新企业。今天,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仅次于IT信息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2000年,李锂夫妇提出,希望杨向阳能够出让8%的股份,引入三个新股东。杨接受了。但多普乐实业的股份反而增加到了73%。此后,多普乐又陆续买回三个新股东的股份。
2001年,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营。杨向阳又通过自己的关系,推动国家经贸委给各地下发文件,帮助海普瑞收购猪小肠。为了避免客户过于集中在欧洲的市场风险,2005年,杨向阳牵线,开拓了APP等美国公司客户。而后者下属的DSC公司在海普瑞获得FDA认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位网名为“弗洛伊德眼神”的金融专业人士在其博客中写道:“从2006、2007年亲自操刀对海普瑞关键性的X亿元人民币的长期贷款开始,一路看他走来,颇多感慨。那时候的海普瑞,净利润只有1000万,资金链也是非常紧张,账上一个亿的短期贷款,却因为需要不断借新还旧周转而不敢充分使用,尽管这是一个朝阳性的行业,那时候的海普瑞虽已显示出良好的质地,却没有显示出成为医药巨头的龙头像,×亿元贷款放出后,资金充分解渴,使得海普瑞敢于迅速铺开市场,迅速扩张网点,而‘百特’事件也间接成为海普瑞超常规发展的催化剂,一切开始顺风顺水。”
“这一路走来,从×亿元的6年期长期贷款,到高盛几千万美元的入驻,这其中都有着某些关键人物的作用。应该说,这样一位关键性人物对于海普瑞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此人的存在,根本没有人会知道海普瑞的存在,没有银行会愿意给他如此‘巨额’的‘长期贷款’……”
明明海普瑞在往好的方向发展(2006年的净利润激增为4780多万人民币),而杨向阳也在公开场合多次称赞海普瑞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为什么一年后双方又突然分手呢?
海普瑞招股说明书解释为,源政投资的投资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个圈内的说法是,当时杨向阳想在深圳罗湖区买一块地,资金比较紧张。
事情没那么简单。在一些了解内情的人士看来,“海普瑞想要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个时候,可能觉得大杨他们没什么用了”。
“以前他们关系非常好,无话不谈。突然之间,就有些摩擦和躲闪了。”一位知情者称。后来才知道,原来由李锂、李坦控制的多普乐实业在瞒着杨向阳偷偷做低分子肝素制剂。
其实早在2004年6月,李锂就以他母亲吴殿芬和李坦母亲李素琴的名义注册了深圳天道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600万元。这家位于深圳南山区高新园生物孵化器大楼的天道医药,现正在准备低分子肝素制剂的药政注册。
打通产业链,向下游挺进,李锂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让源政方面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居然一声招呼不打,而且放在自己的私人公司里运作。
李锂夫妇做了很多解释,核心的意思是“杨哥你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只有这一件事。不如让我们自己做”。
缘分已尽,不如分手。最后的结果是,多普乐实业和李锂按照约2倍净资产的价格收购了源政手中的股 份。
后来,一位跟杨很熟的职业风险投资家评价此事:“杨最大的弱点是不够冷酷。”
2007年9月,就在源政投资退出海普瑞不到3个月,高盛投资491万美元获得海普瑞12.5%股权。同时,对多普乐实业投资933万美元获得多普乐实业12.5%的股权。
深圳一家著名风投机构的合伙人告诉《创业家》,他们原本也有意入股海普瑞,但听说高盛刚进入,海普瑞马上将融资通道关闭了,“海普瑞的客户大都在海外,他们原本也有在海外上市的两手准备。”这样一来,深圳本土的PE对海普瑞而言价值不大。
从高盛投资海普瑞的时间来看,可以推断,在源政投资退出前它应该与海普瑞有深入的接触,至于让源政投资完全退出是否是高盛提出的要求,无从查证。但显然,如果源政投资不退出,那就只有出让创始人自己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