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打架这件事我看新闻知道了。中国的传统,儒释道上都有和为贵的指导方针。儒家是孟子,提出“五伦”,东西很多: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不就是河蟹社会么。人与人的交往要遵从既定的原则,不可乱了章法,和为贵。道家也强调忍让和避让,在为人处事上,或忍了,或自己心里挺高兴,虽然忍了但不觉得难受,打太极打太极,谁都知道什么意思。化解矛盾冲突时,经常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么。佛教好说,只要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
只不过忍字心上一把刀啊,有时候真不是那么好忍。就像篮球大球运动身体接触多,火一上来可不就打个架,不过打架总是不好的,首先就对不起观众。但后来一看评论,怎么觉得像是自卫反击战赢了侵略者似的呢?一片欢呼(打篮球的有骨气,打球赢了,打架也没输;比国足强,怎么都打不赢);一片理解(就像我刚才说的,打球运动难免火气大,想高雅隔着网子打球去——但这么说我们国球乒乓可就不高兴了,看不起我们啊?);一片热血的肯定(打架是不好的,但打就要打赢!)
网友容易被煽动情绪,但这么统一支持球员,大概确实我们遭了黑手在先。不过如此出口恶气般的情绪爆发,明显还是憋坏了。有个戏言:美国,我想打谁打谁;英国:美国打谁我打谁;俄罗斯:谁骂我我打谁;中国:谁打我我骂谁。我们的上层方针不是都是和为贵么?你打了我,我理解你,你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立场。不过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还是要正义的,于是我来谴责你吧!希望你得到教训。整个社会不一样,是经历了一个文化断层。儒释道的价值观继承不多,西方开放自由的思想接受比较多。你打了我,老板不打回去,我们自己打!这不正是义和团为代表的广大民众力量么。
别人传给我这么一张图。大家潜意识的期望都蕴含在里边了。对于有过伤痕的我们,还是需要一些东西的
美国人有个习惯,一个孩子说 I AM SORRY的时候,他的父母会紧跟着问他一句,WHAT ARE YOU SORRY FOR。你为什么道歉?说明白了。如果没有需要道歉的理由,那就不要道歉。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我觉得古代的环境,大航海还都没有,能够接触的人,都是统一的文化习惯(当然中国海接触彪悍的游牧民族。可秦汉强权的时代,虽然有长城的防守思想,汉人照样是骁勇善战的),一群人都和为贵,或者一群人都针锋相对,彼此适合,也就无所谓。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由古老地域文明形成的和为贵思想,在面对其他强势文化的冲击时,是否依旧适合交流,这就是个问题了。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还是以西方为主。经营企业也好,人际交流也好,娱乐生活也好,西方的烙印处处皆在。而西方的攻击性、自由性文化,通常在碰撞中会让东方的含蓄性、防御性文化“很别扭”。企业是将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狼性管理效率与资源优化呢?因为企业这个东西就是西方产物,我们融入了东方文化,可本质上的一些东西无法改变。体育竞技比赛也如此。要和谐,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是表演给皇上看的蹴鞠,不是争冠军的球赛。
不是我们的人民太暴力倾向了,也不是我们的文化要全部舍弃了。在西方仍掌握话语权的今天,很多行为习惯,我们要做一定的调整。一点都不调整,那就友邦惊诧了,大家是会窝囊死。尽数调整,那我们不就完全进入西方价值观领域了么。君不见,西方用价值观弄了多少个威胁他们地位的国家。如果还想保留一分大国崛起的梦想,我们都不能彻底放弃自己的文化。
中国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英国都铎王朝那么绚烂的宫廷斗争,放在各朝代就是小儿科的低级游戏。但在智慧之外,我们必须力量。这力量不是为了让咱们有打架的勇气,而是让对方失去挑衅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