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邮政法》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


修订《邮政法》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

 


 

张凤宝代表:修订《邮政法》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

【摘 要】

     张凤宝代表:修订《邮政法》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邮票发行 建议统属邮政管理部门管理(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邮票打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来源:新华网

 

张凤宝代表:修订《邮政法》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

作者:黎虹 发布时间: 2010-03-13 来源:中国法院网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1003/13/399202.shtml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作为有价证券、邮资预付凭证,其设计和发行如同央行发行货币一样是国家行为。因此,邮票应在国家财政部监督与调控之下,由国家行政部门负责发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张凤宝这样认为。

张凤宝代表说,邮政本身是政府为民众服务的职能之一。2009101日新《邮政法》实施前,普通和纪特邮票的发行属于国家职能,而新《邮政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普通邮票发行数量由邮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确定,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发行计划由邮政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提出,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其结果造成了邮票设计、发行和出售权统归邮政企业,出现了新的“政企不分”。

张凤宝代表分析说,邮票发行由国家政府职能变成企业行为,充满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倾向。由此也造成在邮票发行问题上的新的“政企不分”,造成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监管失控的被动局面,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目前邮票发行超量、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同时存在违背国际惯例的溢价销售,不断推出名目繁多、变换花样带有明显敛财目的的各种邮品,以及在销售中存在搭售严重、紧俏邮品内外勾结等不正之风。其结果造成新邮连年打折,集邮爱好者严重流失,新邮预订户骤减、国家邮政在民众和对外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此外,邮票的打折和销毁,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承诺的窗口销售至今也未兑现。

张凤宝代表由此建议,将新《邮政法》中关于邮票发行权的规定进行修改,将邮票发行权赋予国家行政部门,并由国家财政部协助对邮票的发行量进行监督与调控,切实维护邮票市场秩序、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人民网: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邮票发行

建议统属邮政管理部门管

发布日期:2009-04-20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108/folder2336/folder2340/2009/04/2009-04-2030794.html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今天下午分组审议《邮政法(修订草案)》,不少常委委员就草案中涉及的邮票发行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认为邮票发行不能完全走市场路线,应该统一由邮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

《邮政法(修订草案)》第四十二条规定:普通邮票发行数量由邮政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确定,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备案;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发行计划由邮政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提出,报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审定。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查。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邮票的印制、销售实施监督。

针对此条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光焘、倪岳峰等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汪光焘认为,目前的草案将邮票发行计划去掉了,完全根据商业利益发行邮票非常不妥。汪光焘还表示,目前乱发邮票的不良影响已经普遍存在了,很多社会单位倡导发行的纪念邮票都一定程度存在商业利益考量,应该在《邮政法(修订草案)》中明确邮票发行统属到邮政管理部门。倪岳峰也同意汪光焘的看法,他强调,邮票是一种有价凭证,其发行不能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企业化操作,应该由邮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还有常委委员建议从集邮爱好者的角度、集邮的规律考量邮票发行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宋法棠、石泰峰等关注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业务之间的区隔问题。邮政普遍服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鉴于邮政普遍服务的公共事业性质,常委委员们认为,《邮政法(修正草案)》应该对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业务区别对待,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

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程贻举建议在草案中明确邮政汇兑相关问题,理顺邮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邮票打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新华网 2004-03-22 稿件来源:中国商报

本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03/22/content_1378178.htm

 

邮票打折震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30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提出7项建议,杜绝国家邮品长期深幅打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杨先龙等30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杜绝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邮资票品长期深幅打折问题。提案认为,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邮资封、邮资片等,从1992年至今,绝大多数都在打折,给数千万中国邮票的消费者和收藏者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实质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邮票长期打折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了国家邮政形象,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据了解,邮品打折问题被作为提案提交全国人大,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杨先龙代表。杨先龙认为,邮资票品是一个国家的邮资凭证,同时也代表着邮政系统广大职工的劳动,它应当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也应受到尊重。但是十多年来,中国发行的邮资票品始终在深幅打折,令人痛心。

在提案提交之前,有关人士对北京、上海、武汉的邮市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长期深幅打折的邮资票品。如1992年发行的“猴”生肖票和1994年发行的“狗”生肖票整版面值为224元,而邮市售价仅为17元,打折率为75%。另据《中国集邮报》20031118日报道:1993年发行的《竹子》小型张面值5元,现今市价18元;1993年发行的《毛泽东》小型张面值5元,现今市价35元;1994年发行的《长江三峡》小型张面值5元,现今市价3元;1994年发行的《三国演义》小型张面值5元,现今市价35元……这些邮票已经发行10年有余了,还深幅打折。当然,近几年发行的许多邮资票品更不例外。《中国集邮报》还曾披露,1999年发行的《长江三峡》特种邮资片,邮局售价9元,如今市价2元,市价仅为售价的22%。还有更为离奇的事情,1999年发行的礼仪邮资封(LF3)《喜事连连》,面值为64元,邮局售价为68元,而如今市价仅在12元。市价仅为邮局售价的176%,这种18折左右邮资封在邮局使用时还得按面值64元使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邮政劳动贬值。以致多次出现邮局工作人员拒绝用邮资封和纪特邮票发信的事情。如2003715日《中国集邮报》报道:河南郑州解放军某大学王钦用1999年发行的(LF3)《喜事连连》(面值64元)寄信被拒绝,后来王钦使用JT邮票(即纪念特种邮票)寄信也被拒收。这种严重违法的事情虽然后来得到解决,但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

杨先龙提出,邮资票品是“国家名片”,许多题材十分严肃,而这些邮品长期深幅打折尤其令人不能接受。如1997年发行的《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面值50元,售价120元,现在市场上仅售15元左右;又如《江泽民同志题问》小型张,面值8元,现市场仅售不到3元。这样严肃的政治题材邮票,出现这种不良现象,既损害了国家邮政形象,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他认为,10年来,邮政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减少印量、降低面值等,但由于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计划经济留下来的管理体制,以致这些措施都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30多位人大代表的提案提出了7项建议:

一,从根本上改革邮资票品的发行体制,集邮公司和邮政部门应该实行政企分开。集邮公司应当脱离邮政部门,应该同广大消费者一样向邮政部门购买邮票,而不得享受任何打折优惠。邮政部门向集邮公司打折销票,集邮公司就向市场不计成本地打折倾销,以致出现“堆票”现象(即向市场一堆一堆打折倾销)。这是邮票长期打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容易滋生腐败,维护部门和小团体利益,损害广大群众利益。

二,邮票、邮资封等票品应在邮政窗口销售,除满足收藏购买外,剩余的应当在全国所有的邮政窗口敞开销售,供消费者使用。

三,邮票不仅应当用于普通信件,还应当在包裹、特快专递上使用,取消包裹、特快专递不能使用邮票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准使用“邮资已付”戳的规定。

四,纪念、特种邮资票品在发行期内出售,超过发行期的邮资票品当按照国际惯例全部公开销毁。

五,为解决邮资票品10年打折的历史问题。全国上下邮政部门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清仓查库,将1992年至2002年没有售出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小型张、邮资邮简、邮资封、礼仪邮资封、邮资片、特种片等全部销毁,并公开销毁数量及品种。

六,今后发行邮票要总量控制,科学决策,多发精品,避免粗 制滥造,避免国家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

七,要维护邮资票品国家名片的形象。对一些重大历史题材、政治题材的票品打折现象,邮政主管官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记者方 晓)

 

相关链接《每周博报》2010第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