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超高的货币与GDP之比


       前段时间看到凤凰网上一则报道,说中国的货币与GDP之比已达到1.8,而美国只有0.8。由此中国的货币太多,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通货膨胀的危险。

首先,我不得不对这一数据提出疑问。美国这样一个如此滥发货币的国家,其所流通的货币怎么会如此之少?美国也人绝对不可能如此没钱。事实上,他们把钱都流向了中国及世界各地,把中国的房价炒高,把中国的股价炒高,他们拥有着中国及世界各地大量的资产和财富,而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美元储备则不断增加。美国政府的精明之处在于:一方面要求各国开放国门,开放市场,一方面则不断滥发货币,使得那些机构投资者可以携大量美钞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兴风作浪,而当美元大量流出时,美联储又可借口其国内所流通的货币如此之少而进一步量化宽松其货币政策。

中国的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因此,其国内货币与GDP之比高于美国也在所难免。然而我们仍然不得不讨论一下为什么中国国内货币与GDP之比近几年不断攀高。

货币不可能从天下掉下来。货币从天上掉下来只能在电影中看到,尽管经济学也中也有可笑的所谓直升飞机撒钱(helicopter drop of cash)理论。货币也不可能从日常的交易中产生。日常的交易如购物、发工资等只能使货币从一手转到另一手,而货币总量则不能增加。社会货币总量的增加只有两个渠道:第一是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第二是商业银行发行贷款。

近几年,由于海外热钱的不断流入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大量地购买美元以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而当人民银行购买美元时,基础货币就开始流入商业银行成为其储备金。从2005年起,这样一种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已超过全部基础货币的投放总量。例如,2008年,外汇占款为全部基础货币投放的125.8%,这使得人民银行不得不发行人民币券以回笼基础货币。这也同时说明,尽管由于外汇占款的原因,基础货币的闸门很难控制,但无论如何还是可以控制的: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可以通过发行人民币券来回笼基础货币。

接下来,让我们考察一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贷款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投资和个人的房贷。这是中国货币供给更为主要的渠道。近几年,中国的投资增长率远远超过GDP增长率,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主要是投资的高涨,与此同时,不断高涨的房价的背后则是大量房贷的发放。因此,投资和房价的双高涨是货币供给高涨背后的双重推手。然而,尽管贷款的发放由民间对贷款的需求所决定,政府仍然控制着社会的贷款总量。事实上,中国还存在着贷款计划,这是中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工具。

上述讨论给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中国的货币与GDP之比高于美国并不意味着美联储没有滥发美元货币,事实上,它所发行的美元都流向了世界各地,而中国人民币银行所发行的人民币只能在中国境内流通,因此,中国的货币与GDP之比高于美国并不奇怪。

第二,中国超高的货币与GDP之比既来自于大规模的外汇占款,更来自于更大规模的贷款,包括企业的投资贷款和家庭房贷。因此,中国超高的货币与GDP之比的背后是大量的民间负债。因此,对于超高的货币与GDP之比,我们不仅要警惕其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但更因警惕其可能引起的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