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要有坚实基础


    文明有时候只是一些很小的动作,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但是,所谓文明,绝对不仅限于此。在所有文明细节的背后,实际上都有强大而稳定的价值观。因此,一个真正的文明,都必然有核心价值观作为依托。前不久在长沙了解文明城市建设时,我突出强调了这个观念。文明有的时候可以指一些硬件,例如绿化、清洁等等,但是,真正的文明,并不仅仅是硬件,背后一定是有生命力的软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文化有多种来源,其中之一便是我们的传统。比方说,传统文化中待人接物的规范,也许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地方,但是,它的核心价值一定比自由散漫、待人无礼更有文化,更能体现文明。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传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软弱的文明,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文明的军事失败,似乎也是这种软弱的体现,或者是这种观点的证明。我在长沙的一个座谈会上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说到长沙,或者说到湖南,人们都会说湖南人有一种血性,或者叫阳刚之气。有人对此解释说,因为湖南人爱吃辣椒。其实,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爱吃辣椒,也有很多性格暴烈的人或民族并不爱吃辣椒,因此,血性阳刚与是否爱吃辣椒没有必然的关系。
    宋朝被认为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这个结论也符合儒家导致软弱的观点。我在长沙当地人面前有点班门弄斧,说了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他们不吃辣椒,因为那时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当蒙古军队攻打长沙的时候,当时岳麓书院的几百名儒生,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走出书斋,投入了保卫长沙的战斗。虽然长沙最终还是被攻陷了,但是,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岳麓书院几百名儒生几乎全部战死于城墙上,这种精神就是血性与阳刚。这种精神来自一种文化上的自信:饱读诗书、熟读圣贤书的儒生们在那个时候绝对相信:自己的文化要比蒙古人的野蛮先进得多。即便先进的文明在某个历史瞬间不能战胜野蛮的武力,但是,儒生们慷慨赴死就是誓死保卫文明的宣言。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沙或者说湖南诞生了一批改变历史的有血性的汉子,例如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捍卫新疆的主权,等等,从他们同岳麓书院的关系上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读书是培养文化、传承文明、维护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力量就是血性与阳刚的基础。正是由于湖南有岳麓书院这样历时千年的书院,使得它成为维护核心价值观的基地,成为传播文明的源头,从而发散、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我们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时候,依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当今依然是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重要依托。我们需要避免的是,但凡提倡传统文化,就等同于固步自封、拒绝变化的保守。很多人对此的确有严重的理解误差。比方说,有人经常对我说这样的话:传统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用电脑、坐飞机?有一些知识分子在提倡传统的时候,的确也有不好的倾向,似乎传统像古董一样越远越好、越古越有价值,一提恢复传统,就要回到尧舜禹时代。事实上,当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础时,其实只是强调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方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非盲目复古、封闭保守。蔡和森也是湖南人,与岳麓书院也有渊源。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出生于湖南的世家大族,祖上与曾国藩家族有联姻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妇女,在年老的时候,还与子女一共赴法国留学,成为当时赴法勤工俭学留学生中年纪最大的“老学生”。这位来自传统文化家庭的母亲,至少培养了中国近代史上四位了不起的革命家,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葛健豪这样的中国妇女并不仅仅是代表对传统的反叛,还同时代表着儒家传统在坚持核心价值观下的开放胸怀。比葛健豪更早的历史时期,清朝大兴洋务运动时,很多主力成员都是与岳麓书院有深刻渊源关系的湖南人,或者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传统知识分子。清朝历史上出现的封闭、保守倾向,实际上是满清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特殊利益的结果,而非真正的儒家传统思想。
    因此,建设文明社会同样需要开放的胸怀,需要接受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从中国历史上说,儒家思想从来不缺乏开放,从来不拒绝吸纳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比方说佛教。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只有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才能使各种文化、思想、学说、宗教和平共处,凡是不由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都会程度不同地出现对其他文化、其他文明的打击、压制或排斥。对于今天来说,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开放,需要吸纳其他文化,关键在于摆正一个关系:向其他文明学习,并不是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文化或文明精髓。“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要向别人学习,但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要在坚持自己的基础上,把他人好的东西拿过来,结合自己的条件,为我所用。在洋务运动那里,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鲁迅那里,这叫“拿来主义”;在毛泽东那里,叫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个观念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是正确的,原因就在于,首先,文化的传统是难以割断的;其次,传统文化中毫无疑问具有大量有益的内涵,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生命力。
    因此,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湖南或者说长沙有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一是,长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二是,湖湘文化依靠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功实践;三是,背靠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湖湘文化在近代西风东渐的大趋势中,也有领风气之先的骄傲。这就是我们理解当今长沙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口号的坚实基础。虽然这种说法比较宏大,似乎都是空洞的大道理,似乎只是知识分子讨论的范畴,实际上,在传统文化尚未彻底消失的中国普通民众那里,上述精神正在体现。也许民众的某些做法只是实际的行动,并没有多少理论上的考虑,但是,只要我们深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民众自发的选择,其实就是上述精神的体现。这次在长沙我看到的一个细微之处,令我感到欣慰。
    在当今建设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大潮中,农业社会如何向工业社会平稳地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就一个具体领域来说,原先拥有土地的农民,一部分人不得不告别土地,告别以种地为生的生活方式,这是大势所趋。如何使一大批离开土地的农民未来的生活获得保障,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征用了农民的土地,便给农民一笔钱作为补偿。这笔补偿款是一次性的,各地不同的政策,只在于补偿款的多少而已。这种方式已经造成了不少问题,例如,补偿款的多少,失地农民未来的就业、生活等等。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方案,即,不以一次性的补偿款支付给失地农民,而让失地农民拥有征地单位的股份,以保证失地农民的长期利益。这个设想要落到实处,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因此,就我以前的了解来说,这个设想只是纸上谈兵,还没有走进中国的社会现实。
    但是,这次在长沙的一个社区,我居然看到了这一专家构想的具体实践。长沙市的咸嘉社区,20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设施完备的文明社区。我无意中看到,这个社区在解决被征地农民长远利益的时候,采取的就是给失地农民以股份的方式。这个社区建成后,每年的物业收入近600万元,这些物业的资产构成了股份公司,原先被征土地的农民,都成为股东。对于股东代表,他们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能按月获得分红。在我看来,这是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在这个细微的地方,传统种地的农民可以看成是传统,现代化小区建设可以看成是吸收外来文化。所谓传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安居乐业。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在农业经济条件下的中产阶级社会,这种制度保证了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又不影响竞争的积极性。然而,农业社会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工业化、现代化中得以延续?长沙市咸嘉社区的做法给了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这个尝试的更多意义还在于:如果这种方式得以完善和周密,当今在很多地方出现的拆迁矛盾、补偿费矛盾,以及高额拆迁费用的压力,都能得到缓解。比方说一次性的补偿款实际上对于征地单位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以股份形式分摊到很多年,支付一次性补偿款的压力就会降低,甚至使得当前的地价也能降低,从而使得房价降低。
    从更大的范围看,征地建社区,其盈利能力还有限,如果是征地建工厂、开发区,盈利能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被征地农民入股,对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作用更明显。只不过在细节上,还需要更多的考虑,例如,这一股份是否永久持有?是否可以转让?或者对于转让的限制规定,以及是否转让与政府低保的关系等等。就实践来说,专家关起门来设想这些细节,也可能不容易完善。像咸嘉社区那样已经在实践中推行,的确符合长沙市“敢为人先”的口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更好的办法。我之所以对长沙市一个社区的这个细节充满兴趣,就是因为它的价值意义。本文前面说了一大堆大道理,人们愿不愿接受,还只是在观念层面。当咸嘉社区的一个小举动发生的时候,我们发现,基层群众的智慧,实际上就是这种大道理的体现,结果好还是不好,实践会告诉我们。由此,我也看到长沙建设文明城市的未来前景。

 

 

相关文章: 

“敢为人先”要有坚实基础

中国慈善的一个缩影
天堂没有慈善(之一)
天堂没有慈善(之二)
看不懂的“巴比慈善”

赛马、赌马与慈善
美国富豪学雷锋,中国富豪怎么办

富人该不该有安全感?

“富二代”垮掉,是好还是坏?

富兰克林与拜金主义

股神为什么这样神?

中国股市与世界首富

跟着洋人学坏变傻

从章子怡说说基金会的那些事

请教一个世界首富的问题

房地产应该标本兼治

拆迁户为何越来越火爆?

“三代积蓄一套房”与高房价怪圈

北京的房价应该多高?

“买房落户口”不是办法

浦东迪斯尼乐园能快乐吗?

上海迪斯尼如果失败谁负责?

迪士尼乐园能救房地产?
房价会永远涨是一个谎言

国庆节说毛泽东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源头

1949年的毛泽东告诉我们什么?

毛泽东对医疗制度的批评

毛泽东对中医的态度

毛泽东的贡献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林则徐的“十无益”
“国家组织能力”与“一盘散沙
《中国没有榜样》
国际标准与中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