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像钞票 贬值几时休?
● 陈 宏
今年以来,尽管邮市行情仍有起有落,然而,延续已久的打折票问题却依然如故。更让邮人觉得奇怪的是,对今年上半年邮市冲击最大的恰恰是2007年至2009年所发行的邮票。有人认为,这说明邮政部门库存中依然有大量的新邮、次新邮,行情的启动显然对打折票怪局无能为力。(2010年10月25日 中国商报)
由于新邮几乎年年打折,收藏难度和趣味越来越低,投资价值也一日不如一日,因此导致一大批集邮爱好者转向了新的收藏方向,比如编年打折版票近年来就有趋热之势,毕竟相对于打折套票而言,版票从理论上而言存世量要少许多,无形之中也就增加了收藏难度和趣味。收藏打折票有点无奈。
邮票不同于电话磁卡,其只能由国家邮政局对外发行,不应授予企业自主发行正式邮资票品的权力。国家邮政局2009年年初首次委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调研邮票打折问题。关于调研的结果如何,笔者未注意到有关报告的是否发表,但调研结果也八九不离十。这邮市咋回事,很多人心中都十分清楚。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这样写道:“股市、球市、邮市三大市场,股市问题基本解决,球市问题正在解决,只有邮市,仍然还遗留了大量问题没有解决。”的确,现在的邮市,如同在静悄悄地印钞票,准确地说,打折票问题,可以说目前国家对此仍无法控制。
邮市已不堪伤害。今年发行的《庚寅年》生肖虎邮票,尽管发行量并不大,但面市后没多久便开始打折销售。许多集邮者感叹:“那是因为邮市被伤得太深太深。”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外事展览部部长刘玉平分析道:“炒新为什么炒不下去了?因为没有接盘人了。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把戏还能欺骗邮人,但时间一长,被骗了一两次之后,邮人看穿了其中的诡计,自然也就不买账了,谁还会去接盘?”现年70多岁的北京老集邮者谢元宏说:“炒新只会伤害集邮者的心,使集邮者的队伍萎缩,给集邮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据悉,近日,国家邮政局委托《集邮》杂志,以夹寄调查表格的形式,向广大集邮者征求对《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修改意见。此举一出,引发集邮者热烈讨论。2002年版《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与现阶段的新邮发行步调越来越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文件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致使集邮者质疑声不断。国家邮政局为此征求对《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修改意见。
陆续有邮友在各大集邮论坛发帖,称订阅的今年第8期《集邮》被“召回”,该期杂志夹发的《征求<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修改意见》的增页不翼而飞。网友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邮票发行权之争。《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于2002年颁布施行,当时中国邮政尚未进行体制改革,邮票发行权不存在任何争议。而现在,既然邮票发行权已明确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行使,《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修订,似也应当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牵头组织进行。今年第8期《集邮》夹发的《征求<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修改意见》的增页中提到:“受国家邮政局委托,《集邮》杂志现向广大读者征求修订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说,本次修订实际上是由国家邮政局启动的。
邮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邮票发行权收归国家,无疑有助于邮市的复苏,有利于邮市的健康发展,这对各级邮政企业和广大集邮爱好者都是有利的!建议从全局出发,从维护国家、企业和集邮者的利益出发,拿出解决问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