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清MP3厂家冒牌mp3假货mp3的概念炒作
随身听市场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回想当年我们还听着磁带机的时光,看看现在手里小巧的MP3播放器,不能不感慨光阴荏苒,而市场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远的不说,仅仅一年内,很多的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新的功能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姑且不论这话对不对,但至少反应在MP3市场上,还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了。
进步是好的,发展是好的,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享受,但奸商也是永远无法杜绝的,他们在利用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漏洞——法律上的、制度上的、习惯上的……甚至,概念上的。笔者不是法官,不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无意也不能左右消费者的习惯,但是对于那些概念上的漏洞,还是稍有经验和能力,希望能借这篇小文,为各位读者就一些可能被奸商利用的概念作一番解释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来说最一种最为无耻的行为——欺国骗家。
欺国骗家,有国才有家,那么我们先从大的说起,说说冒充国籍。
众所周知,韩国出品的MP3播放器一向以设计出众、音质优良著称,如iRiver、iAUDIO等一线大厂的品牌更无异于金字招牌,在世界MP3市场上高举大旗。于是乎,国内很多新兴的MP3品牌便党而皇之,大言不惭的号称自己是“韩国出品”、“韩国设计”、“韩国制造”、“韩国原装引进”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其中确实不乏真正的韩系产品,但滥竽充数、鱼目混珠者更众。
当然,国产MP3品牌也绝对不乏出色的真正“韩系血统”者,比如蓝魔 V10。
这些品牌的这种行为不仅蒙骗了无知消费者,更为本就混乱的MP3市场带来了一阵不良风气,也确是把“忽悠”发展到了极致——试想,连国籍都可以假冒、可以出卖,还有什么不能丢弃的呢?
对付这种情况其实比较简单:建议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购买,可以先去专业网站查找相关的评测文章,以判断其头衔是否属实;如果不行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该厂家的资料、厂址,确实是否属实,一般来说这种厂家的厂址均位于国内,且较易分辨。
MP3概念炒作之模仿名牌
说完“欺国”,再说说“骗家”。
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咬牙切齿痛恨之外,更多的是哭笑不得。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在为自己的品牌命名时,起一个带有“名牌近亲血统”的名字,比如针对现在红遍全球的iPod(苹果),类似的商标就不胜枚举,总之和苹果沾亲带故的、和iPod能拉上关系的品牌林林总总,有在文字上作文章的,有在发音上做文章的,当然也有将产品外观仿制知名产品的,反正混淆消费者视觉听觉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也算的上是现在MP3市场的一大奇观。
当然,除了苹果,其它一线厂商如iRiver的产品也是“在劫难逃”。
可能很多熟悉市场的玩家会说,这除了为我们增加茶余饭后的笑料和鄙视的对象之外,似乎并无大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尤其是信息相对滞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消费者而言,这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我们仅仅知道“艾利和”但是并不知道“iRiver”的真正写法,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将“iRiver”商标改头换面的其它品牌厂商所蒙骗。
奥可视和爱可视,巧合还是有意?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相比“欺国”的厂商,“骗家”厂商的做法无疑要小家子气的多了,但两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欺骗,而且是利用在品牌上作文章。
对于MP3市场稍有了解的消费者也许不难识破“骗家”之术,但未必能够看穿“欺国”之法。对于此情况解决的办法除了上专业网站查找相关的产品信息外;也同样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来识破其骗术。
本文来自Chris Lu原创转载请表明出处:http://user.qzone.qq.com/383321075/info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