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的朋友今天告诉我,他们保荐承销的雷曼光电今天过会了。顺利进入创业板。高兴之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LED路灯的价格比传统钠灯昂贵,一次性投入较大,使得地方政府不敢大胆投入;由于老百姓只关心1元钱能买多少流明的光,室内照明还是以传统光源为主。LED产业任重道远啊!我至今才搞明白,欧美列强为什么鼓吹中国政府大力发展LED产业。他们是想在中国搞试点。看到底能不能成功。在欧洲,照明领域,主推的并不是LED灯具。这和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有什么区别?搞成了,他们就会状告你侵权(国内的技术几乎都是进口抄袭外国的),一旦LED成熟,我们要叫侵权费用的。现在LED进入美国,如果他们不查就算了,一查就要交钱。而他们自己本国并没有大力推LED灯具,而是CDM 陶瓷金卤灯。(他们不叫CDM 而是叫HALOGEN LIGHT)不过,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说不定我们也研究出几个专利对付他们。由于LED产业台湾起步早。这时候,两岸应该走的更近点。组建LED创产投融之国共盟军,共同克服欧美日LED专利箝制问题。制定共同标准及国际标准,携手进军国际市场,一起赚全世界的钱。树立新兴产业全球新霸主的地位。新能源产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几乎都是产业上游的议价能力太低。基础原料或设备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自制率低。认证检测系统都在国外。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以LED为例。产业上游企业家数不到整个产业链的20%,但拥有着整个产业链70%的利润。由于对技术要求极高,我国企业能够进入上游的企业数量很少,可以批量生产的芯片以及外延片企业仅10余家,而且产品亮度和光效等参数与国外差距较大。LED照明产业的上游技术、工艺和设备主要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企业掌控。我们如果要站在市场的最高点看照明产品。就要看世界顶级厂家。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才真正的是引导世界照明的风向标。日系大厂的利基在蓝光、白光等技术领先,欧、美大厂的优势则具有完整的产业垂直整合,并以高端应用产品市场为主。日本已经将LED 从户外照明转向了商业照明。
以目前国内LED照明产品技术水准,LED照明产品是否比较节能,关键在于产品设计、应用领域与对应传统光源产品。 不过在乐观数字背后,我们是否曾思考过。如果LED照明如同厂商、市场调查机构所说的美好,为何白炽灯泡、日光灯仍然是我们所常见光源?为何我们不容易买到LED照明产品?事实上,LED严格来说是使用时节能,否环保仍有得争议: 1.LED的大功率应用在于白色LED,但本体发白色光的LED芯片貌似还没出现,目前流行的基本是用荧光粉混光的,这些荧光粉是否环保,众多厂商极少提到。即使国际上对的电子元件“环保”的要求,其内容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2.至于LED灯“100000小时寿命”的说法,可以说只是由荧光粉的“半衰期”得到的一个理论值,对某一只LED来说可能会达到;但产成品“寿命”的概念应是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的,究竟有多少厂家的产品真正验证过?另外,LED成品灯必须用到其他元器件,这些元件的寿命也制约着LED成品灯的寿命,成品的“寿命”是由产品中寿命最短的元件决定的,这也是很多厂商刻意回避的问题。 3.目前一些LED厂商不是注重LED效能开发,以求减低成本,让LED进入千家万户;而是热衷于“路灯照明”等市政工程项目,主要是由于市政工程可以不计成本,容易上马;但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成本势必转嫁到其他行业的头上,也会加重别的行业的能耗。4.大功率LED成品灯的主要问题在于发热,专家们都在研究如何散热以提高光亮度;为了“散热”,不惜用上“铝基PCB”甚至“铜基PCB”,从而大大加重了成品灯的成本。殊不知这“热”也从“电”来,会发热就是耗能。所以应当多研究如何不产热、少散热,才能真正提高大功率LED成品灯效能。
反思绿色照明行业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