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尽快出台新的政府投资计划
继英国政府上月底出台总额200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逾2万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规划之后,欧盟委员会也在本月10日出台了一项庞大的投资计划,旨在未来10年向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1万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万亿元。
鉴于欧洲诸国纷纷采取大幅削减财政支出的办法防止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上述两项政府投资计划具有明显的对冲财政紧缩政策负面影响以刺激经济长期发展的用意。
反观国内,鉴于08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政府投资计划至今已接近尾声,其中中央资金划拨已于8月末完毕,如果不尽快出台新的政府投资计划,至少明年的宏观经济将出现引擎动力不足的问题。
如此担心绝不是多余的。
首先,在经历了2009年新增贷款9.62万亿、贷款余额增幅31%的爆炸式增长后,预计2010年的新增贷款规模会控制在7.3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幅相应回落到18%的水平。如果没有新的政府投资计划支持,相信2011年的新增贷款规模很可能将进一步回落到5万亿,相应的贷款余额增幅则回落到10%左右,接近2005年的水平。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长一向与贷款增幅保持密切关系,这不能不令人对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捏一把汗。
其次,今年以来,伴随季度经济增幅持续快速回落,企业库存规模逐步萎缩,这反映了企业家看淡未来市场趋势的心态。未来几个月,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对市场的刺激作用逐步消失,有可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企业库存收缩,以至于工业经济出现跨年度减速。这同样会为明年宏观经济形势拉响警报。
第三,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完成也将对明年的就业市场构成压力。毋庸置疑,一旦新增就业人数呈减少态势,将拖累基层职工工资也就是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长,导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强国向富民转变”开局不利,当然也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加大实现“外需向内需转变”战略目标的难度。
如果说高收入经济体即使在压缩财政支出的同时也有能力出台金额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那么,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目标同时长期囤积流动性资源的中国经济来说,出台新的政府投资计划的必要性,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持续扩大就业机会的必要性,以及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对GDP增长分享比率的必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顺便说一句,近期股市的持续暴跌,与投资者规避紧缩政策导向风险,看淡明年宏观经济走势,以及相应低估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有着深入而复杂的关系。接下来,股市能否重新回到上行通道,新的政府投资计划,无疑是重要的政策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