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连日大跌之后 最大恐慌已过


股市连日大跌之后 最大恐慌已过

2010年11月24日 14:14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之前几天,国内投资者猜测央行将会马上实施大幅度加息并大幅降低新增贷款目标,股市也因此出现深度调整。市场对于宏观和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有些“过分担忧”。

  各种市场传言以及对通胀的悲观预期上演了一场股市大跌,11月11日随后的八个交易日,大盘持续杀跌,总市值蒸发达2.58万亿元,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市场上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最大跌幅也不会再现了。

  李大霄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近期股市大跌是两方面导致的,一方面前段时间涨幅过大,投资者获利回吐,一方面市场流动性收紧,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措施促使投资者看空市场。“但这种收紧还不够剧烈,只是由极度宽松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有很激烈的调整,则市场要进行重判”。李大霄认为,目前市场只是对政策的适当反应,今后股市会逐渐回调到原有状态。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股市回调是对流动性收紧的反应,至于加息,则需要等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才会决策。

  对于现有股市,李大霄评价其处于“高估与低估并存,不高不低的合理水平”,即题材以及概念股被高估,成长性好、市盈率低的大盘股被低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是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投机,因而放弃了对大盘股的选择。市场目前还没有发生方向性的改变,需要稍长的时间,股市会回到大跌前的水平。

  与专业人士的判断相呼应,《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三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截至周二收盘,中国大陆A股基准指数11月以来已经累计暴跌了5.3%。该文明显是为了缓解投资者的紧张情绪。该文称,抑制通货膨胀对股市来说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反应过度。

  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增速高于9月份的3.6%。而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虽然高于1-9月的2.9%,但仍然符合今年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之前几天,国内投资者猜测央行将会马上实施大幅度加息并大幅降低新增贷款目标,股市也因此出现深度调整。市场对于宏观和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有些“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