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媒体曾称赵章光为“红色大亨”。这一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称呼既肯定了赵章光在商界的地位,又道出了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政协委员、一名劳动模范和一个共产党员多年来的殷殷情怀。
一、参政议政指点江山
1984年,为101的推广四处碰壁的赵章光,经乐清县委书记吴正平提名,增补为乐清县政协委员。
首次有机会投身于参政、议政的行列,尽管此时的赵章光身处逆境,101尚不知花落何处,但他还是备受鼓舞,格外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政协会议上,为推广101一直说话低声下气的赵章光终于挺起胸膛,力陈中草药之重要性。尽管是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但赵章光那不愠不火的一番陈述,顿时语惊四座,反响十分热烈。
这次参政既让赵章光兴奋不已,也成为他今后跨越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名扬天下的动力之一,他的生活也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1993年,赵章光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使他这位集发明家和实业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再次登上政治舞台。
(一)力陈市场经济发展的痼疾
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企业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发展的种种艰辛,深感旧观念、旧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后,他激动之余,不失时机地道出民营企业家的心声,结合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体验,一针见血地指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痼疾。
他强调,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不能抱着“国营一统天下”、“国有必须国营”等旧观念。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思想还在束缚着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彻底解放思想,就不能闯、不敢试,因怕失误而举棋不定,其结果只能是痛失良机。“加快步伐”与“减少失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对矛盾,但我们应该提倡科学精神,支持和鼓励那些勇于探索、勇于冒险的实干家,党和政府在工作中应形成共识,允许在探索中失误,但不允许思想僵化而阻碍发展。
对于当时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法制建设的一些观点,赵章光深表赞成。他在接受《中国税务报》的记者采访时说:“李鹏总理的报告中讲到要高度重视‘ 法制建设’,将成功的改革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保障改革‘有秩序地进行’,这个提法说到点子上去了。”赵章光对此琢磨得很仔细:“报告中接下来的一句是‘要尽快提出规范市场运行的法律草案,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我认为,这正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
这位一直在商海中搏击风浪的著名企业家对此想得很具体:“要抓紧制定一系列新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他说:“比如,完善股票市场,需要《证券法》,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也需要一部《房地产法》 ,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呼唤着《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此外,《投资法》、《外贸法》、《预算法》、《银行法》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法》等等都迫切需要制定,任务相当艰巨!”
一向将消费者奉为上帝的赵章光对利用假冒产品牟取暴利的行为尤为痛切,他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继续制定一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真正依靠法制解决问题,否则,搞假冒的人还会钻空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受侵害。”
赵章光不仅就社会环境、外部条件提出要求和建议,对他自身也采取了“内视法”,对企业本身的素质也“反躬自省”。他说:“现在,社会上企业家很受尊重,被人羡慕。我个人认为,任何企业家的成功,任何企业的红火,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大的背景。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他还说,“十多年来,企业家的沉浮我看得比较多了,这里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素质的原因。有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自满了,不思进取,管理松懈;有的人只顾自己享受,不管企业效益,不管职工的工作和福利;还有的在企业中以‘土皇帝’自居,实行高压政策;更有甚者,目无法纪。就拿缴税来说吧,你有困难,有具体情况,那就正当申请减免,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偷漏税呢?这样的人,最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科技成果就是商品
1994年3月,在全国人大代表会上,赵章光强调“科技成果就是商品”的观念,呼吁尽快出台一部《科技成果转化与保护法》。1994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以“要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题发表文章说:
全国人大代表、101毛发再生精发明人赵章光说,目前科技人员的不少发明成果与企业和市场脱节,一些很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不能较快得到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鉴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科研发明人员的权益受到侵犯。
他建议,要明确树立“科技成果就是商品”的观念;建议制定一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保护的法律;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在科技发明成果的鉴定中,应包括对其进入市场可行性的鉴定和分析。
就科技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赵章光在发言中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国家要发展,不重视科技是绝对不行的。现在我们的不少科技发明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谈不上商品化,这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我经常接到科技人员的信件,寻求支持与合作。他们的困难,除缺乏科研经费外,还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支持和鼓励科技成果商品化,这样有助于科技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对于尽快将科技转化为商品,赵章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产品自身要过硬。现在有些科技项目的研究者,往往满足于通过鉴定就完了,对这个项目到底行不行没有充分的把握,社会是不是真正需要、能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也论证不够,这当然就不能尽快转化为商品了。我曾见过不下50 多个产品,都说很好,鉴定、数据等都有,其中有的就是生发类产品。他们期望和我合作,我说把你的对比试验给我看看,如果你的产品确实比我的101好,我出重金买过来,但在投产前先要看看效果是不是能超过我。结果,一来真格的,就不行了。而我的101在投产前的对比试验就搞了几千例,患者使用前、使用中和治愈后都有照片,这样人家一看就能相信。如果自己的产品好,过得硬,没有国家或有关单位的合作,也可以自己投资或集资。其次,在科技成果的鉴定中,有许多项目的投资建设,一定要破除人情关系。再次,真正过得硬的科技发明,国家应该下大力支持。在科技发明中,有许多项目的投资建设,是个人或企业难以承担的,国家应该积极出资加以扶持。而高科技的东西,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国家投资后,可以很快把钱赚回来。” (引自1993年3月《中国科协报》)
政府部门对科技发明给予支持的重要性,赵章光是深有感触的。如果没有浙江省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就没有101的今天。“得到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我本人当然很幸运。但从宏观角度讲,要更大面积地开发科技产品,大规模地将科技发明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快实现商品化,还需国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
赵章光这位非理论家的社会实践者的远见卓识,被后来的现实纷纷印证。不久,《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科技保护及产业化的法规相继出台。
(三)头发可以不长,庄稼不长可不行
在农业问题上,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儿子的赵章光充满深情地说:
头发可以不长,庄稼不长可不行。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重视农业与否关系到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家有二亩八分地,改革开放以来,我是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之一。爱人虽说是浙江章光101有限公司分厂的副厂长,但她从未让土地荒过,我也大力支持,每年庄稼都有好的收成。
我的老父亲90岁了,每年回家都问我稻子怎么样,谷子好不好,从不问我赚了多少钱,生意怎么样,这足以表明他对农业有深厚感情。现在的农村,中老年一代对农业一往情深,但年轻一代看到农业的收入有限,就不去关心农业,有时看见地里长草也不理睬,说明年轻人对农业越来越不重视。如此下去,农业越来越减产,老一辈人一年老于一年,他们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对农业发展很不利。
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科学种田、加强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成本,这样农业就有了希望。还有,要发挥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地位,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应与村长、农村基层干部多交流,经常搞些大活动,扩大影响,逐步解决村长的实际困难,切实为他们分忧解难。中央首长也可邀请对农业做出突出成绩的基层干部来北京做客,并予以表彰,以点带面,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还有,现在良田滥用问题在有些地区严重,有些开发区,说的是工业区,实际却是被那些皮包商们倒来倒去的私宅,他们利用有限的土地牟取一时暴利,却给当地大队造成了严重损失。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赵章光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对农业的深厚感情和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责任心。
(四)科技人员脱贫要转变观念
十多年前,赵章光还是一个乡村医生。可是自从发明了101毛发再生精后,短短几年时间,赵章光便身价过亿。他本人也成为科技人员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赵章光认为科技人员要脱贫致富,最主要的是转换脑筋、更新观念。
他说:“我们的科技人员不少人缺乏市场意识,往往认为发明创造是自己的事,科技成果能否投向市场是单位和国家的事,结果就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赵章光自己的观念也曾有一个认识的过程。101从乡村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后,产品不仅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也为国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自己也走上了致富之路。经济有了基础之后,他没有躺在秘方上面睡大觉,而是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继续科研成果的开发。
赵章光认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鼓励科技积极走向市场。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有大量科技成果问世。科技市场已经启动了。不少科技人员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投入市场,也有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科技人员,首先要树立为社会奉献、为人类造福的思想。每项科技成果的问世,首先要想到如何提高产品成果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先考虑个人能从中得到多少经济效益和收入,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仅有一个技术操作问题,也有一个认识问题,只有把两者都解决好了,科技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才会明显地体现出来。”
(五)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在1995年3月和1996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作为浙江代表之一的赵章光针对国外也在下大力气研究开发中医药的情况,两度提出:我国应该积极振兴中医药事业,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多下功夫。
赵章光在浙江代表团讨论李鹏总理报告时发言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立法保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大挖掘、整理的力度,使中医药这一国之瑰宝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赵章光说,我国的中医药以及蒙医药、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很多中药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标本兼治,只要按照中医理论处方用药,就能收到好的效果。现在,中医药在国外不少地方还受歧视,一些外国人说中草药不科学,就连国内的一些年轻人得病后也不太愿意用中医药治疗。这有一个中医科学性的宣传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同时也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像宣传京剧那样宣传我国的传统医药学。当然,这样的宣传应该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赵章光认为:我国中医药有很多宝藏有待挖掘、整理。现在日本、韩国等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发展本国的传统医药,而我们总的来看显得力度不够,亟待加大投入,集中人才、资金搞开发。开发出一种,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对全人类的一种贡献。
(六)加大对假冒的惩治力度
在谈及假冒产品时,赵章光认为对消费者损害最严重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他建议要用更严厉的法规打假。
作为101毛发再生精的产品发明人,赵章光深明假冒产品之害,但一直令他感到忧虑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害企业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最主要的是给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赵章光说:“尽管如此,但对于这一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多少年来我们的惩治力度总是不够,地方保护干扰着司法的公正,不法分子得到庇护,打假打了多年,制售假冒产品的行为不仅得不到制止,反而有加剧之势。我呼吁国家不仅要制定出更有力度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法规,而且还要制定出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的法规,否则的话,说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句空话。”
(七)人大代表荣归故里
1997年3月15日,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五次会议胜利闭幕,赵章光随团飞回温州。
坐在飞机上,他的脑子还老是在想:我是乐清全市100多万人民的惟一代表,实在太光荣了。在北京开会,住高级的皇城宾馆,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共商国策,这是从前泥腿子的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呀!从代表住地到人民大会堂,五十步设一岗哨,保卫人民代表的安全,这又是何等档次的光荣啊!……
赵章光回到泥垟村故居,立即喊来了村主任赵顺进。他拍了拍顺进的肩膀说:“衣食住行,吃饭最要紧,泥垟泥垟,离不开泥,你可千万不能将良田抛荒啊!”
当赵顺进介绍泥垟是全市农业标兵时,赵章光高兴地说:“这次全国人代会,最关注农业问题,全国农业连续两年大丰收,但还要再上新台阶。我家的四亩多责任田,我的夫人林微云负责在种。她兼公司的副总经理,亦农亦工,今年一定要种得更好。有可能的话,我自己也想承包一些田来种种。”
问起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见闻,赵章光津津乐道。他说:
“曹志是全国人大秘书长,他和陈慕华副委员长都来浙江代表团看望我们。曹志一到,就拉了浙江省长万学远,来到我面前,夸奖我说:‘赵章光先生,你的101A真好,我每天都在用。’
我仔细看看他那‘智慧的脑袋’,充满信心地对他说:‘我的101治好了许多国家的国家元首,您要有耐心呢!’
万学远省长笑了,曹志秘书长也笑了。一会儿,原温州市市长陈文宪也来看我了。几年前,他也有一副‘智慧的脑袋’,他用我赠的101A后也长出满头乌发,就到处宣传我的101A神呢!”
接着,赵章光很风趣地用方言说道:“官越大秃发越多,这说明,官越大越劳神呢!”
二、二次当选感谢时代
1998年,赵章光又一次当选为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在政协北京市九届一次会议间隙,赵章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参加政协大会的感受,赵章光兴奋地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党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与作用的充分肯定,使我备受鼓舞。我的企业为民政系统吸收了几百名残疾人就业,我要乘‘十五大’的东风,将企业办得更加红火,为更多的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
赵章光深情地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平凡的人,我有幸生在一个开明盛世,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我个人发明101的成功,实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我要加倍努力,回报祖国。”
悠悠公仆心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