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成“救命稻草”?
所谓OEM生产,也称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于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简称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为OEM产品。
惠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丹此前在康佳、冠捷科技等企业负责电视的市场营销工作,熟知电视产业的运作规律和商业模式。他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索尼、飞利浦、东芝、松下等外资企业普遍采取在外贴牌生产平板电视的方式,这已经是销量达不到1000万台电视企业的一种生存手段。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分析:“OEM的好处是降低了财务风险和存货的风险。比如现在某个人要100万台电视,OEM厂商做完给他就可以了,这个就是‘单在等货’,所以也不用规避存货的问题。”
竞争
关于OEM订单,大陆彩电企业与台湾代工企业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目前,彩电行业进入了被动的金融危机时代,大陆企业无法自给面板,基本上是组装整体机,而台湾代工企业几乎都是屏机一体化,它们的攻势很凌厉,大陆彩电行业里很大规模的OEM订单,被它们切去了很多。”罗清启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与大陆彩电企业相比,台湾代工企业更能吸引外资OEM订单。罗清启说:“一方面,台湾代工企业几乎都是屏机一体化,在整机供应链上优势非常明显,而且他们不需要维系庞大的零售网络,这就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另一方面,它们没有自己的品牌,比大陆彩电企业更需要OEM订单,会更充分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据悉,上半年台湾地区液晶电视代工总量达1499万台,较去年同期大增62%,主要成长动能来自于日系客户的订单。台湾彩电代工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冠捷科技、富士康、伟视达、唯冠、瑞轩、纬创、歌林、大同、美齐、广达、鸿海与佳世达等众多代工企业品牌。
大陆与台湾争抢OEM订单时,外资彩电企业则甩手玩儿起了让OEM厂商代工。飞利浦的代工比例达到70%多,索尼代工比例为30%多,东芝接近50%,明年东芝将上升到70%。
家电业人士梁振鹏认为,在规模经济与专业分工趋势下,液晶电视品牌商正逐渐切割过去一手掌握的制造能量,转而由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代工厂商来生产,自己则专注品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