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市似是楼市的倒影


  北京车市似是楼市的倒影

  文/马跃成

  在过去的一周,“治堵”这两个字,恐怕是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说得最多的词,12月13号,《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面世,拉开了北京历史上的第三轮治堵行动。

  明天上午10点到11点,北京将召开“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治堵新政具体操作细则并未公布,汽车市场上限购传言四起,引发了购车潮。

  身边买车的人就很多,好几个根本没有必要买车的朋友都弄了一辆车回来,有的甚至房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先把买车回家了。还有的上班离家不多远,又不出去玩的也要买车。还有的为是不是买车犯了愁,如果买了没多大用,好要支付成本,不买吧又怕以后买车被限制。

  这让我想起楼市曾经的疯狂,不也是这样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的有,即使买了也没有多大用处那也要买的有,唯一的理由就是怕以后房价再涨了,就不好买了。

  房子也好,车子也好,都是因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才让很多人被迫进入的。既然以前没有限制人们买车,也就没有必要让后来人承担风险。政府没有必要对买车政策变来变去,实行消费者歧视。即使是现在也没有必要限制人们购车,如果从交通状况来看,现在的车辆已经超饱和,治堵主要是从限制车辆上路上下功夫,限制上路应该不分买车的先后。

  政府公告买车不受限制,但上路使用要受限制后。就可以给人们一个清晰的信号,这样很多人认为反正以后买车也不难,就不会挤着这股风潮去买车了。同时,由于以后上路多受限制,公交出行很方便,反倒会让不少人放弃了买车的打算。

  楼市也是这样,促使人们买房的主要动力,就是城市土地是有限理由,人们炒作土地价格和房价,就是说,以后土地没有了,还怎么盖房子?房子就这么多了,以后就成稀缺资源了。于是,人们就往楼市挤来了。其实城市土地可能就这么点吗?这些年没有看到土地上市越来越少的迹象呀?反倒是每年有增加,土地紧张是由于很多开发商把地囤积起来了。即使有个18亿亩红线的限制,也不会到没有盖房子的地方的程度。

  有人说,北京就这么一个,全国人民都往北京买房咋办?话又说回来,北京就这么一个,大都市不是有好几十个吗?前几年全国已经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了吗?即使是大都市都满了,不是还可以再发展新的大都市吗?如果发展到人们连盖房子的地方都没有了的程度,恐怕人类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也就离灭亡差不多了。

  还有人可能会说,大都市很多,但是首都就一个。其实如果北京作为首都发展到连人民的住房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北京还能作为首都吗?即使是现在还有房子可建的时候,不是也一直有人和机构在酝酿迁都的事吗?

  政府的信号太重要了,政府信号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预期,从而导致人们在市场上的行动。

  市场传言说:2011年北京市新车放牌将为24万张,每月放牌2万张。其中私人购车每月摇号一次,摇中车牌一年有效,车牌不能进行交易。2010年12月23号至31号,暂停车辆上牌,以防恐慌性购车潮。

  一个朋友到车市买车,在进门的店铺问了一个价,于是往前面的店铺再看看,发现后者比前者还要贵1千元,于是返回再找门口店铺,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个店铺突然提价2千元,价格比里面的店铺还要贵了。车市也成了自由市场。

  回龙观一家店铺的经理说,这里的汽车市场有15家4S店,天天大门都堵得要命,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现在十七、八个销售顾问根本就没法应付,都在抢车。就拿捷达为例,75800元,我们一般为了销售最低降到69800元。而到了11月份开始恢复到75800元指导价,仍然在抢。前天因为排队比较拥挤,互相可能有加塞的,还动车手打起来了,报110警察都来了。

  人们都知道,这几天的疯狂是最后的疯狂,明年马上就要来了,不管政府是不是年出台限制购车的政策,明年的车市都会是寒冷的冬天。这个年底可能透支的是未来一年的购车需求。明年车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楼市也是这样,房子能永远这么紧张?买了房子就把房子存起来等会怎涨价,这么样的楼市怎么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