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医改革迈出一大步,江北区成立医管中心


我市公医改革迈出一大步——
江北区成立全市首个医管中心
      本报讯(记者罗小光)江北区作为全国公医改革试点区之一,20101228上午11时,重庆市首个医院管理中心在区政府揭牌。它标志着公医改革迈出一大步。据政府医疗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透露,明年春节后,江北区公医改革将出台一连贯大动作,包括组建医院理事会,管办分家,医药分开,绩效考核等等。届时,江北区政府管辖的公立医院药费将下降15%左右,患者成为公医改革的最大的受益者将变成现实。
          医管中心用病人的口碑和脚步管医院
     “在政府承担了医院房屋扩建,设备购买等硬件建设任务后,医管中心就理直气壮要求医院回归公益,
用病人的口碑和脚步管理医院,而不是简间地看下面报上来的数据、报表和总结”。江北区医疗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透露。
眼下,看病贵,是政府和市民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以药养医,多开药,开好药,药品养活了医院,也养活了医生,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江北区公立医院的改革,必须与让医生收入、医院收入与药品脱钩,必须让患者成为医改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医管中心管理医院的重要内容。江北区医管中心主任张列说。
医管中心管理医院,将严格控制患者的治疗费用。比
如患者每次住院时间、每张门诊处方和每人的住院费用、单病种常规手术费用等等。又比如,我们还将作出规定,一般说来,医生的处方药,70%以上必须是基本药,不得随意为病人开高档药,更不得下大处方。医院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病源量来提高收入。医管中心管理医院后,百姓在江北区实行医改的公立医院看病,会真正体会到药价全面下降的实惠,体会到医生护士周全细心的服务。看病不贵了,不难了,快乐了,百姓有病不拖,及时就诊,反过来又大大增加医院的门诊量。一句话,用患者的口碑和脚步管理医院,拨款付钱,是医管中心与卫生局管理医院的最大不同。江北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新院长招聘神秘进行
作为公医改革的又一步,今天上午,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挂牌,新的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合并了江北区一院和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两家医院。为此,上个月,医管中心在自身筹备的同时,也面向社会对新的红十字会医院院长进行了神秘招聘。
据记者多方打听,未来的院长是博士,70后,男性。招聘后,他将由医院理事会任命,任期三年。
据区府权威人士透露,未来公立医院院长的权力比以前大了,有独立的人事权、设备采购权等等。但是,院长的责任也重了。医院管理中心将对公立医院的院长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从医疗技术、患者的治疗费用控制、医生的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医患投诉、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等等各方面,全面考核院长。一句话,改革后,医院的公益和效率,将成为医管中心的考核重点。上述各方面做得好,指标完成了,区政府将会明正言顺地重奖管理团队;完不成,或者完成得不好,或者院长“下课”,或者受重罚。
普通市民参加医院理事会
首次开会将邀请记者例席
   据了解,今后医管中心通过医院理事会管理医院。
   医院所有重大决策,均由理事会作出后院长执行,而不是以前院长一人说了算。
   医院理事会的参加人选是,普通市民、医疗专家、医保中心代表、医院领导、医院职工代表、区国资委代表等。
   明年一月,重庆红十字会医院将召开我市首次医院理事会,届时,本报记者将作为江北区政府和医管中心的特邀佳宾,应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