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襄阳(散文)


  

       小引:喜闻襄樊回襄阳,乐见女儿当新娘。贴上往日一博文,文中自有玉外孙。

  黄月英带着诸葛亮回娘家,从古隆中出发到黄家湾,深深浅浅走了六里半不高不低的山路。当初对着准女婿半是谦虚半试探的“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如今在父亲黄承彦这里换了口气,对女婿变得随便起来,“坐”。这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期的智慧爱情故事,在此不表。

  隐居长达十年之久的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刘备,以及其间脍炙人口的智慧经典《隆中对》,渐渐融合襄阳风土人情,运筹南国之雨、北国之雪,洗亮了隆山之中和汉水之南的自然景致,到明代就形成了耀眼的"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观星台等众多景点。董必武题词道:“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罗贯中妙笔赞之“山不高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襄阳隆中挂上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木牌牌,这是对中国智库的弘扬和保护。

  襄阳南阳之争的那场官司,被清代南阳知府、襄阳人顾嘉衡一联摆平,也沾茅庐诸葛之亮光,传为佳话。那智慧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话说回来。说的是隆中成就了我国最大的野生牡丹基地。诸葛亮和黄月英,十里牡丹为纽带,民间传诵的“农历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牡丹哪最好,还是黄家湾”,道出了比洛阳、荷泽牡丹提前一个月绽放的秘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牡丹节,就要开锣了,镗!镗!镗!

  走啊,到阿丑的家乡去,我俩手牵手,不仅看那象征华贵浓情的万亩牡丹,还看那兼具南北风格的汉代古民居,品位那兼有南北风味的山乡农家菜,尤其是以麻、辣、鲜、香、醇著称的襄阳牛杂面。别忘了带走一套木牛流马——当初智者诸葛亮黄阿丑的联袂发明,当然是微缩的,回去摆在小案头,到老不痴呆。

  走啊,还要去乘坐豪华游轮,到汉江“四大洋”荡漾,转泊江心的“五大洲”徜徉,碧水绿洲金沙,沙滩卡丁车、摩托车、山地车,沙滩女排、男排、混合排,真正原生态野性十足一把。上了岸来,信步而至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尚未目睹,便已耳闻,耳闻昔日孟浩然在家里用唐朝的口气吟诵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临行返乡之前,依依不舍襄阳。孟浩然、皮日休经常来游历的习家池,乃汉代襄阳侯习郁所筑,为我国最早的私家园林,在汉水之滨的白马山下,你我也不得不游历一番。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智慧的《汉晋春秋》。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皮日休在其《习池晨起》中曾赞美:“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自古襄阳好风光。《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1回发生在襄阳。智慧谋市,旅游活市,生态文化与特色旅游结合,必生新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