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顺水人情与中国的民族自信
司马南/文
司马白话视频连接http://tv.v1.cn/smb/2010-12-6/1291603054418v.shtml
萨科齐挽着美艳夫人布吕尼,后面跟着60个商业巨头,到印度走一圈,他明确表态支持印度入常,这是一出背景复杂的好戏。这出戏的开场很炫,但在我看来,不过是逢场作戏顺水人情而已。
萨科齐带到印度带的礼物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支持印度入常。
萨科奇擅于表达,他捏着鼻子用高卢人的共鸣说:“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席位是不可思议的”。话一出口,印度听众没用盖中盖的都倒地抽筋儿,没抽筋的径直跳了起来,印度媒体连日狂欢。仿佛已经入常已经成功了一般。把愿望当成事实,有时近似乐观主义者的思维方式,但更接近痴人的思维。
最近西方政治家跑到印度去,把话都说得非常好听,都炫着说,秀着说,诓着说,反正也不要求即刻兑现。奥巴马上次在印度说得更肉麻:“印度不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呵呵。
第二个礼物,是法国在核问题上不再孤立印度。法国很长时间,追随美国,对印度的核计划、核行动采取孤立的政策。这一次,萨科奇表示要帮助印度建核电站。
印度社会希望入常,这个民族希望能够在和中国比拼较劲的过程当中,找到、找回古国大国自尊。你中国从国联(联合国前身)的时候就是一个常任理事国,中间虽然因为内战的原因有政权交替的变化,但始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员。人家印度没事儿比着中国的样子讨回自尊的努力应该得到理解。印度希望联合国改革的时候,安理会有它的席位,这种愿望太强了,以至于变得有点可怜,对每一位来访问的大国政要,印度都要请人家就此表态,然后,蓝眼睛带着血丝可怜巴巴地盯着人家客人的眼睛。搞不好过几天中国的领导人到印度访问,也会被问及这个问题。
萨科奇作为西方政要,当然深知这一点。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支持印度入常之后到访的的西方大国主要领导人,不能不给印度一个顺水人情。萨科齐这是是第二次来印度,上一次只谈商业,只谈买卖,没涉及入常的事。这次带来两个礼物,先说入常,大话连篇,拿捏得到位,印度老人像在盲人按摩店被揉了一刻钟以上,非常舒服,虽然治不治病有没有效还不知道,但是心理安慰剂的效果是肯定的。
印度入不入常的事情,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现在,联合国改革方案,还没有取得共识,连方案还没有谱呢,入常议程启动遥遥无期。就算是入常议程启动了,一体设计的框架也还不清楚:安理会加进几个国家呢?是一个大洲进一个,还是挑要求进步积极的的先进去?巴西、德国、日本“打捆进安理会的方案”还算不算备选方案之一?这个“捆绑方案”的一致性、整体性会不会因为美国法国政治家的许诺而有什么变化?
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有五个,而不是只有两个。假使启动议程,入常的方案推出了,入常的国家只能有一个,请问美国法国怎么取舍呢?是是同意日本呢还是同意印度呢?是同意印度呢还是同意德国呢?届时覆水难收,到时候自己拌蒜。看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印度急也没用。
所以说,萨科奇先生的印度商业之旅要的是实惠,而不是清晰的远景。反正含糊的好话,印度人爱听,法国人爱说,谁也都知道此刻不是具体落实的时候。
因为好话说到位了,萨科齐自己也得到了印度市场商业大单回馈。核电站1500亿美元狂砸,航空业的优势也派上了用场。但是,这也还不算数呢。印度人虚荣是真的,但是印度也不傻。印度是一个新兴市场,大家都去争,法国高卢人摁着一块骨头,“这是我的”,你还没有吃到了嘴里,别人随时可能随时拿走。德国比你的项目还先进,更物美价廉。这个商业大单目前都还是意向性的协议,拿到多少还不一定。
印度独立很多年了,印度比中国独立得早,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全面实行英国的制度,按说是正牌正根的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国大党执政。可是结果怎么样,印度搞了这么多年,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没法跟中国比。我的看法,跟印度比,最应该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体制自信。(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