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信息系统不能成摆设
当前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随意,很少有认证制度保障其真实性,信息资源特别是价格数据大量存在于政府的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而未能完全公开,现有的市场信息难以满足农户及企业的需求。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的易丹向记者诉苦:“网上的供求信息不准确,很难确定其真实性,我联系了很多,真正有用的很少,10个里面有1个是真实有效的就很不错了。”易丹是当地的蔬菜经纪人,她和当地的农户签订销售协议负责蔬菜的销售。
易丹现有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及周边地区,随着签约农户的增加和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如何扩大销路和市场是她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自己去跑批发市场成本较高,网络平台是比较高效的途径。于是我就找各类蔬菜、农产品信息网站,发布销售信息和联系各类网站上的求购买家。”她告诉记者,结果让人失望,好多信息不是买家自己发布的,甚至有些信息是虚假的,联系电话是空号或找不到联系人。
在中商商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孟黎加看来,不仅仅是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企业运作不规范,一些农产品信息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网络建设等硬件投入不少,但数据采集、汇总、分析、预测不到位。”孟黎加说。
甘肃省的农民张程林前不久急需紫丁香种子,他在各类苗木信息网站上联系了不少种子卖家,没有一家合作成功。他说:“网站标注的价格信息和卖家实际报价差距太大,很多信息都不是他们自己发布的,价格行情也是很久以前的。”
记者在采写农产品行情的时候也经常碰到类似问题,一些批发市场网站和农产品价格信息网站的价格和市场的真实价格不一致,甚至有些品种的价格信息一周都没有变动,改变的只是“价格录入日期”,而这完全可以通过网站后台自动完成。
孟黎加解释说,农业部等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现在各个批发市场几乎都能联网,但是不少市场的信息采集却形同虚设。比如某些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每周只采集一次,而且只是所谓的信息员在市场内转一下,回来修改一下价格数据,至于市场内一天有多少商品交易,交易的品种是多少,完全是靠经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性的农产品信息平台主要是农业部主管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和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等农业类网站。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只提供最基础的当日农产品价格信息和价格周报等基础信息,而历史行情、预测等信息都是收费类别,“会员分5个等级,最低等级的一级会员每年费用1000元。”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农产品产销和供求信息大部分集中在网络平台上,农业信息发布渠道较少,基层农户较难获得信息或信息获得成本较高。信息资源特别是系统的价格数据信息大量存在于政府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而未能完全公开,现有的市场信息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随意,很少有认证制度保障其真实性,一些网站为吸引流量,网站工作人员随意复制同类网站信息,而不管时效性和真实性。大多信息的核心内容(供求者的联系方式等)需付费查看,影响了市场对信息的使用。
孟黎加认为,政府应该先从我国几个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做起。收进场费的市场,通过收取进场费就能采集到农产品品种、数量等信息,采取超市条形码的做法实时输入信息系统,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不过建立完备的基础数据采集网只是基础,还需要通过对基础数据的采集,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逐步进行近期、中期、远期市场预测,形成全国性信息网络体系。”
易丹和张程林作为普通的卖家和买家,都希望通过全国性的信息网络体系,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用付出太高的成本就能卖出蔬菜或买到种子。
农产品信息系统不能成摆设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