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与说三道四


    前不久张家界将某山头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受到不少批评。昨天听说张家界为吸引游客又有新办法,拿《阿凡达》的电影票,可以免部分景点的门票。据说,张家界还成立了“张家界市旅游协会阿凡达主题游综合事务办公室”,简称“阿办”,还宣布今年是张家界的“阿凡达年”。前几天与一位朋友在一起,他是国内某著名大学的正宗教授,说起张家界景点改名“哈利路亚山”很生气。告诉我说,他已经给文化部打电话表示反对,但是,接电话的“女声”说,此事不归文化部管,让我这位教授朋友更生气。难道直接给张家界政府打电话表示反对吗?
    近几十年来,“取洋名”的潮流在中国颇为强大,一个工厂,一个公司,管它是不是外资,取个洋名很常见,还往往能唬人;一个产品,一个商标,明明是国内的,也要搞成一个洋名;还有一些作者,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书,将署名搞成真洋名、假洋名,也不少见。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取个洋名,想方设法沾点洋气似乎就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似乎天然就具备了好品质的信赖。张家界的“哈利路亚山”,性质上也一样。所谓“阿凡达年”,更是将美丽的张家界贴在了好莱坞毛茸茸的粗腿上,彷佛“洋势力”更为强大,洋人的肯定,似乎就是上帝的肯定。有一阵,取洋名还延伸到取“东洋”名。那时候,上海人去日本的很多,一个上海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女孩子可以取日本名,叫“未婚先有子”,男孩可以叫“朝三暮四郎”,也算是对“取洋名”的一个玩笑。
    中国的某个旅游景点因一部电影而引人注目,张家界并非第一个。远的有《五朵金花》、《阿诗玛》,近的有《卧虎藏龙》。浙江安吉的大竹海,皖南徽州的民居都因李安的《卧虎藏龙》而走向世界。此外还有张艺谋的《英雄》,可能《英雄》一次性使用国内著名景点太多了,反而凸显不出来。其实,昨天本人贴的照片,云南的元阳梯田,也有人拍过故事片。近来,某剧组破坏某景点的新闻也时常可见,这些景点大都没有像张家界一样,把电影拿来为自己大肆贴金,其中的关键可能就在于,《阿凡达》是正宗美国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与《阿凡达》相比,还是土气了点,洋得不够到位。大家应该看得出来,我对张家界把自己与“洋势力”过分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有点不以为然。虽然我不会像那位教授朋友一样打电话抗议,但我还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喜欢。说这件事,其实还想说另外一件事。
    一年前,我有一次去张家界游山玩水的机会,不需要我自己出钱,是有关政府部门邀请了很多人,包括我,但是我没有去。虽然我没有去,此后,我的电子邮箱经常接到来自张家界旅游宣传部门的邮件,还接到过来自张家界政府有关人员的电话,对于我没“赏光”去张家界游山玩水表示遗憾,还嘱咐我下次“随时”可以找他们。前不久,我还接到邀请去湖北蕲春,与韩国姑娘张小姐一起参加祭拜李时珍的活动,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很多人。很显然,往返机票、住宿吃喝都不用我自己掏钱,有人买单,我也没有“赏光”。按我的理解,如果去了,除了游山玩水之外,可能还会有点礼品,回来如果对韩国张姑娘祭拜李时珍说几句好话,可能还有红包。所以说,如果受邀游山玩水,吃了别人的,拿了别人的,说起话来就会不一样了。我现在对于张家界、张姑娘随便说三道四,心里没什么负担,部分原因就是我没花人家的钱。
    再远一点说,如果受邀花别人的钱去一趟美国,出一趟“美差”,镀一层“美金”,回中国以后,说起美国来,大概也会不一样。其实,说我自己多么清高也没意思,我只是不想为游山玩水特地花时间,顺便为之也未尝不可。前几天遇到开设“ANTI-CNN”网站的“四月青年”饶谨,说起一件事。美国使馆专门与“四月青年”接触,甚至还有人要收购“ANTI-CNN”网站。我说,这可能类似商业活动中外资收购“北冰洋”等品牌的翻版,收购之后就被雪藏了。我对“四月青年”说,如果谈判得力,“ANTI-CNN”被高价收购,你应该能发一笔财。小伙子挺有骨气,宁愿赔钱,也不愿被收购。说实话,真要彻底抗拒各种诱惑其实也很不容易。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老革命不幸被捕,敌人用金钱、地位诱惑他,他顶住了。敌人又用美女诱惑他,老革命事后说:我知道那是糖衣炮弹,所以我将计就计,把糖衣吃了,把炮弹还给了敌人。老革命的智慧和技巧,我们不一定能融会贯通、娴熟掌握,所以,面对糖衣炮弹,还是老实点好。玩技巧万一玩砸了,就会挺难看。至于游山玩水之类的糖衣,也许不能说我始终保持警惕和拒绝。我在想,如果像某些大师一样,游山玩水可以变成抽空演讲或临时讲座,“赏光”一次,可以有十万、二十万的辛苦费,也许,我也会愿意“辛苦”一趟。如果出一趟“美差”有几十万、几百万的美金,说不定我也会咬牙忍受一下“苦差”变“美差”,也镀上一层“美金”。但是,到那时候,可能真需要事先修炼一下老革命的功夫:把糖衣和炮弹分开。
    有一个法国小说,说两个小年轻的新婚之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客人向新郎提了一个要求:他要与新娘过夜。新郎很愤怒。不速之客从包里掏出钱,一摞摞增加。新郎开始还不屑,当钱越来越多,新郎开始动摇,再多下去,新郎终于接受了钱,放弃了抵抗,交出了新娘。这个故事与一个美国电影有点像。虽然那个法国小说最后的结局是,那个客人给的钱最终被发现是假钱,但是,类似的故事都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原则常常是有临界点的。对于某些人来说,钱真的可以买到一切;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要做文天祥真的很不容易,高官厚禄,外加退位的南宋皇帝亲自劝说,文天祥的临界点在哪里?文天祥充满正气的生命,似乎没有临界点,它只是一股不能改变的永恒正气。对于我辈来说,做文天祥做不到,学老革命学不会,所以,为了让自己能够自由地说三道四,还是与糖衣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好,免得一不小心被炮弹炸死。

 

 

相关文章:

游山玩水与说三道四

“人言可畏”与“有口皆碑”

谁造就了宋大嘴?

“快女”终于消停了?

湖南卫视的愚乐小鬼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大众文化的榨汁机

偶像崇拜的怪圈

李宇春与改革风云人物

李宇春只是一个工具

娱乐圈的刺激已让人麻木

艳照门主角们为何复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