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取代"登记失业率"


  用调查失业率替代登记失业率,无疑是一个进步。因为登记失业率确实已经无法反映出全社会失业人群的准确情况。这一方面体现在登记本身对登记对象的身份限制及统计范围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登记失业率作为政府考核硬指标之一,客观上存在着被干扰的可能。不信让我们大家回顾一下,有哪一年哪个地区的登记失业率超过4%了?那么多的经济和社会指标,怎么惟独这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得如此之好?!这种状况到2010年才有了改变。我们注意到,1月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开披露说,2009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我们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失业及就业情况调查,但在一般的民意调查中都会涉及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而每一次的调查,无业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通常都会高于4%,而且幅度至少在2个百分点以上。

  所以,用调查失业率固然好于登记失业率,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确保调查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这就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以及由谁来进行调查,以及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等等。

  当然,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有对失业率表示否定的。比如,刘易斯在他的《论二元经济》一书中就曾经指出,“在人口过剩的国家,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已被确认的自然资源的短缺的限制。伴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肯定会出观这种情况,即无论你怎样发展农村地区,那里仍然有一些过剩的人口,他们涌入城市。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部分问题是无解可求的。我想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不管我们以多快的速度提供就业机会,城市中还会有相当可观的失业人数。因此,如果找们希望知道发展的成就,一定不能通过失业人数的减少来衡量,而应该通过就业人数的增加来评断。与此有关的是我们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成功,而不是我们在减少失业上的失败。”(刘易斯《论二元经济》第78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受刘易斯观点的启发,我们能不能考虑计算或调查就业率,即就业人员占全部应就业人口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