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侃车:电动车充电站圈地运动下的迷雾


老沈侃车:电动车充电站圈地运动下的迷雾
    时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工信部关于《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出台,表明政府支持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此人们对其更寄予厚望。有关人士预测,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半壁江山,2045年后将一统天下。
    然而,汽车新能源技术有N多种,大致可分为燃料电池类、太阳能、纯电动、以及各种混合动力型等。现在最“吃香”的要算电动车了。在日前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上,小型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遍布各展区。业内权威人士乐观估计,电动汽车3至5年就能迎来春天。
    在这样的大背下,几大央企开始动手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等“跑马圈地”,大有“先下手为强”之感。电动车充电站市场这个大蛋糕还没端到桌上,就已经隐约插上一支“央企专享”的标签。目前,国家电网已在上海、天津和西安等城市建设电动车充电站试点。同时,南方电网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于2009年12月28日在深圳建成投运。
    众多民营资本也看上了这块“大蛋糕”。伴随着几大央企宣布布局,民营资本为此纷纷出手,各地区的电动车充电站项目也掀起了一个招投标热潮。有民营企业家预测,这一块未来的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为此他们要与几大央企争一高低。
    不过,业内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众多资本准备下手之时,还必须认清楚是否有足够的蛋糕可切。这里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充电站市场这个蛋糕到底会有多大。
    按照目前情况,预计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会很缓慢,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与同类型常规能源汽车相比,价格要贵1万美元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于一部分新能源汽车的采购给予补贴,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是电动车成本太高。
    就现有技术而言,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最成熟,在行驶里程、快速性方面,相比传统动力车劣势更少些,但环保优势相对其他新技术偏低。而电动车成本太高,即使政府补贴,在未来也属小众消费,其商业价值无法体现出来。这里会产生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厂商成本高企,甚至赔钱在做;二是政府要提供大量补贴和优惠政策;三是消费者多掏银子,还要担心维修保养成本。环保虽然是政府和公民的社会责任,其代价可以用钱来计算,而人均收入排在全球100位开外的中国,承受能力肯定弱于发达国家。在美国、日本风行的油电混动车型在中国业绩惨淡,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是电动车技术能不能过关?
     电动车在100多年前甚至先于内燃车面世,但技术迟迟没有取得突破。主要瓶颈在于储能技术和传动能力劣于机械(液压)方式。
    四是石油行业会“后发制人”。
    在已经开始布局的央企中,石油石化企业什么时候出手是个迷。届时,石油石化企业凭借自己加油站的布点优势,在扩建电动车充电站上发力,那对其他行业的电动车充电站,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在电动车充电站圈地运动下,可以说是迷雾重重,谨慎一点是不会错的。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