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被通胀


   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2.7个百分点,已经超过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水平。CPI持续一段时间,比如三个月,超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加息的依据。我们似乎听到了加息的脚步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房价上涨幅度,到电力消耗,甚至GDP,正广为诟病。我们也有理由说,现在,我们正在被通货膨胀。

  CPI是表示通胀的常规指标,但是严格说来,并非科学指标。通胀是所有商品加权平均的持续上涨,也就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它不是某些商品,也不是许多商品,而是几乎是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如果用CPI表示通胀,CPI的计算方法,要十分讲究,与整个商品的上涨成都仿佛。

    中国的CPI过分考虑食品,其权重最大,30%,尤其是猪肉,就占了10%。食品上涨、猪肉上涨厉害了,就一定是通胀。除了权重的设计,CPI统计还存在抽样对象的适当性,以及基础数据的真实性等诸多问题。目前,除了部分食品外,几乎所有商品都严重过剩,中国居然要发生通胀,真实匪夷所思。

   没错,现在是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可是 没货币多了不一定要通胀,过去的理论较少考虑资本市场、资产价格,那个时候,货币多了,几乎等同于通胀。现在,经济环境大不同了。

    钱总得有处去,流动性过剩,要靠两个东西吸收,或者表现出来,一个是通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再一个就是资产价格的膨胀。这就是为什么去年,通缩下,股市房市暴涨的原因。

    如果下两个月CPI再这么涨下去,加息不可避免,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下子就成了紧缩的政策。房价可能会下降,股市可能会萎靡。人民币也就不用再名义升值了,因为你盯住美元不变,人家美元没膨胀,你通胀了,但是 你继续盯住美元,人民币就自动升值了。

   不过,在紧缩的大背景下,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失业将更突出,没活干的民工会更多,选择去掏粪的大学生会更多,而民营中小企业倒闭的,也当然更快更多。

   是到了改变CPI统计方法,改革国民经济统计工作,改革统计局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