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新飞度的销量实在有些寒碜,也就能维持老飞度的三分之一强,但这并不妨碍它再玩儿花活。本月起,飞度1.3的官价居然上调了3千,1.5的车型也煞有介事地涨了400块。销量在降,价格在涨,这种行为之怪异,完全跟当年广丰雅力士上市时的“含税体验价”有一拼,难道广汽向来有不走寻常路的传统?
新飞度完全失去了老飞度昔日的光芒,遥想飞度当年,雄姿英发,销量在同级车中一路领先,长期维持月销6、7千台的高位。去年,中国车市的巅疯时刻不期而至,同级的大众POLO、日产骊威月销迅速破万,就连新人福特嘉年华的月销量也冲到了5K以上,而飞度,这个曾经的小车王者,只能维持2K多台的月销量,此情此景,不亦怪哉!
更怪的是,年后车市进入淡季,各车型都开始想办法搞促销,飞度却涨价了,虽然涨得不算多,但这种举动貌似破罐子破摔,不想再有个亮丽的销售数字。就品质而言,飞度当然不能算个破罐子,但就市场策略而言,广本没准儿就想着摔了它。
对于飞度的涨价,广本的官方说法是,“因为飞度车型的国产化率仍不够高,人民币与日元的汇率波动导致了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这话显然是在打官腔,飞度的国产化到了什么程度呢?在2008年12月份锋范上市的时候,广州本田总经理大河原荣次曾对媒体说过,广州本田各车型的零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按媒体批露的资料,飞度的国产化率比90%还要高。一身国产零部件,汇率波动一点就赔本儿——广本玩的什么新花样?
拿汇率变化说事儿是幌子,不过,嫌飞度不赚钱(赚得不够狠)倒是真的。跟飞度一块涨价的还有雅阁,雅阁2.0排量的三款车型涨幅在3000-5000元。为什么2.4的不涨?因为广本原本想主打2.4排量的雅阁,但不承想2.0的性价比高,销量远超2.4的版本。这是广本不愿意看到的,原因很简单,2.4的利润率更高, 2.0版本卖得越多,广本越觉得亏得慌。
同样的道理,锋范(飞度的三厢版)的利润更大,在现在车市供应紧张的时候,广本当然更愿意把产能多让给锋范。
通过提价压一点飞度的销量一者可以更多给锋范让路,二者还可以提升本田的品牌“价值”。在车市促销声渐起的时候,广本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以其特立独行吸引眼球,还可以让客户感觉本田的车价“实在”——成本高一点就得涨价,是不是可以认为利润率已经很低了呢?
可以负责任地说,飞度的利润率至少比自主品牌同类车型高得。广本的利润率一直业界领先,为同行艳羡不已。虽然无法搞清楚一辆飞度到底能赚多少钱,但从老版飞度终端市场优惠力度曾经达到3万左右,可以隐约看出,飞度即使不涨价,也绝对不会是赔钱货,只不过不如锋范更会赚钱而已。
商人只为逐利而存在,更“中国化”的锋范一出,飞度已经不是广本理想的赚钱工具,所以厂家用提价的办法,让它再靠边为锋范让一让。要是锋范持续火爆下去,怕是飞度就没什么出头之日了。
飞度是本田小车的经典之作,在北美、欧洲均有抢眼表现,在日本本土,近来居然攀上了汽车销量第二的高位。但在中国,几年的辉煌过后,终究让为中国而生的锋范压得抬不起头来。
飞度的命运,就是中国“精品小车”的命运。
本田“起步,与世界同步”的口号十分诱人,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也“最新、最好”,对于在中国混饭吃的合资厂商,“同步”显得难能可贵。事实上,很多厂家不愿意把最新的东东拿到中国来,据说是因为成本太高。现在小型车中,月销量过万的合资品牌,一是日产的骊威,一是大众的POLO,这两个小家伙,都不能做到“同步”。
POLO是2002年基本保持与世界“同步”而来到中国,但精品小车极品价,价格高得离谱,几年内销量都半死不活,搞得大众对它基本绝望了。2006年,上海大众死马当活马医,借改款之机,对POLO大动手术,表面增配,暗地大缩水,从而把价格拉低了一大截。价格大降,销量大涨,POLO居然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小车市场的王者。
尝到了甜头的上海大众格外激动,奋起手术刀,对POLO狂改不已,从刹车到转向,从总线到底盘,从喇叭到风扇,能想到的地方全搞了精兵减政。一部国版POLO,就是一本国产车减配缩水的活教材。其它合资厂商在“同步”拿来新品时,完全不必为成本控制发愁,这么便宜的配件,这么便宜的人工,这么到位的精减,何愁造不出来价格最有竞争力的车型!
当年POLO是同步来的,但它的复杂经历让新一代POLO来的时候就比较谨慎。新一代POLO据说今年也会来华,只是不知道,它那全新的外表之下,又会隐藏什么样的中国式秘密。
日产的骊威是一款中国“首发”的车型,换句话说,是日产特供中国的车型。当年东风日产宣布要造小型车的时候,外界纷纷猜测会拿来日产著名小车Note,但实际出现在国人面前的是全新车型骊威。为什么Note没来?概因 “要是保持原有产品的品质和特性,成本和定价可能不会低”。换言之,骊威能在中国混下去,并且混得不错,也是因为成本和定价比较低。至于跟国外版的日产车型在品质上有没有差别,不需要说得太清楚了吧。
东风标致的207,居然是一个山寨产品,跟国外版的207完全不相干。
合资小车中的“精品”,要么大搞减配缩水,要么另起炉灶,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这大概是“精品小车”在中国的两个基本生存秘诀。
广本的飞度似也有缩水之举,但并不像大众POLO那样大张旗鼓,誓将减配进行到底。如此,则利润率就不像别的产品那样诱人,于是广本主动让飞度从舞台的中央退出,把位置让给新的摇钱树锋范。广州丰田的雅力士也差不多,本想来个精品小车精品价,结果定价太高,捧场的人不多,差点夭折;现在想降价又难保脸面,更难保丰厚的利润,于是,雅力士基本被广丰放弃,卖一辆算一辆,新的廉价小车估计很快就会把雅力士挤出广汽丰田的产品线。
据美国某著名经济咨询公司的调查,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小型车,售价已经比美国市场低出不少,而中级、高级车的价位还远高于美国市场。看来,中国小型车对厂家利润的贡献不算大,要么像大众POLO一样减配降价,要么像日产一样干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制造廉价小车,要么像本田一样暂时让小车靠边儿,这就是合资巨头们手中的“精品小车”的中国式命运。
只是,如此一来,中国还会有称得上“精品”的小车吗?
(独家供稿新浪)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