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庆,谁更象中心城市?


武汉&重庆,谁更象中心城市?

老夏

在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这一确定的规划依据将长期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和各自不同的经济增长力度,因而有着极为重要的国家经济布局意图。但是,这一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否具有客观性与正确性,重庆抑或武汉到底谁更有现状规模、发展潜力与更多的对国家经济生活发展主流更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贡献呢?这就要求从现状数据及其分布构图中提取发展潜力价值进行比对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来予以客观论证。

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做法发端于2005年,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中国中心区域范围内最为明显的大城市就是武汉市,无论是各级官员都十分重视的区域现状GDP集中度,还是到这些城市里去眺望其城市城区面积,人口和历史文化沿革都是武汉强于重庆。当然,重庆市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或GDP的年均增幅都高于武汉,GDP现状总量也已高于武汉。这与中央政府的持续支持和重庆市在中国西部地区内的经济增长龙头作用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营运中心效应密切相关,这些都对重庆市更为有利一些。虽然重庆市以其巴文化抑或抗战陪都历史中心效应为依托都无法与大武汉地区的源远流长并根深叶茂的楚文化相提并论,这就得好好问一下重庆市是否当真有与武汉市相匹敌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而这一地位又是完全客观的吗?这一分析结论只能来源于区域现状经济分布的深层次数据分析和两地区中近期的发展潜力的对比分析之中。

尽管有上述武汉强于重庆的区位要素的存在,重庆市所代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作用仍然十分突出,并且其所代表的唯一性特征是武汉所不具备的。

首先,按照2009年中国主要城市GDP排行分布数据状况,我们可以按照分别以武汉与重庆为两大核心的地区板块中的主要城市的GDP总量合计来判断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现状区域中心效应。

中西部主要城市区域GDP分布分析(2009年数据,亿元)

西部:

重庆市6528.7

成都市4502.6

西安市2719.1

昆明市1808.6

榆林市1302.3

贵阳市902.6

咸阳市872.9

曲靖市866

绵阳市820.1

宝鸡市806.5

德阳市779.8

宜宾市720.7

延安市720.5

遵义市720

南充市686.2

达州市682.7

乌鲁木齐1095

兰州市920

克拉玛依710

渭南市655.5

西部GDP合计:28819.8亿元

中部:

武汉市4560.6

长沙市3744.8

郑州市3300

洛阳市2075

南阳市1780

岳阳市1272.1

宜昌市1245.6

常德市1239.2

襄樊市1201

衡阳市1168

许昌市1150

平顶山1140

安阳市1106

焦作市1085

周口市1073

新乡市1054.5

株洲市1022

商丘市1000

信阳市950

驻马店882.5

郴州市821

开封市777.2

湘潭市739

荆州市707.5

三门峡706

黄冈市700

孝感市681.1

濮阳市670

中部GDP合计:37851.1亿元

中西部GDP总量合计66670.9亿元

注:

1、排行榜以前160名为限。

2、显然,中国中部的GDP总量高于西部24%,且主要城市数量也多于西部(多出28.6%),这表明中部的现状经济发达状况要高于西部;但是,很难将河南经济大省的经济体论证为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附中心,河南省实际上与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关联度远远低于整个中国西部与重庆之间的区域经济关联度;在剔除了河南经济大省的主要城市的GDP2009GDP总量为18749.2亿元)之后,以武汉为中心的整个经济带的2009GDP总量仅仅剩下19101.9亿元,其只有以重庆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区域2009GDP总量的66.3%,接近于2/3。显然,实际上的区域经济带中心作用,重庆强于武汉。中西部现状GDP数据的直接比对只能说明中国中部经济发达现状比西部经济发达现状要高,并不能说明武汉的区域经济中心汇聚作用强于重庆。

3、上述数据还说明这两个区域对比之下的区内经济体的分散度中部要高于西部。这说明中部依托了更多的城市还没能达到西部数量较少的城市分布状况下的经济集中度,这说明西部比中部更具有城市经济的汇聚作用,因而确立重庆在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比确立武汉为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具有客观的说服力。

4、当然还应把西部中的诸如榆林之类的边远地区高高在上的GDP贡献在合理性上减下来,将来的发展不可能允许这些地区仍然在GDP上作出目前那样大的贡献。但应当正确地估计到重庆、成都与西安的长足发展将能填补这一让渡发展的空缺。西部经济的长远增长高于中部甚或高于全平均水平也是顺理成章的,西部现状中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的态势还会在长程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合理化校正。

5、综上所述,还可以得出两个区域中的区内关联度,西部要高于中部。因为这一观察不但要取决于GDP数据,还要取决于区内各主要城市的GDP增幅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物流关联度,交通便力度和经济影响的带动水平等等因素。显然,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平衡考虑之后,重庆在中国西部区域中的区域唯一性与经济向心作用远远高于武汉在中国中部区域中的区域唯一性与经济向心作用。这里既有有利方面的因素在里面起作用,也有不利方面的因素在里面起作用;而有利方面的因素所产生的中心汇聚作用重庆约强于武汉,不利方面的因素所产生的中心汇聚作用重庆远强于武汉;重庆比武汉为各自自己所在的区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物流运行低成本、经济发展主动力和区域唯一性要素!

至于重庆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如何贡献了国家经济结构版图中的合理性因素以及重庆在国家战略上的潜在贡献度如何远远高于武汉,那就不用在此详述,那些需专章论述的课题还有待于深入分析的展开,本文就不再赘述。

当然,我们还是应当看到武汉在全国交通便力度版图中所处的有利位置要高于重庆,武汉的城市文化氛围要好于重庆,武汉的教育中心效应不仅好于重庆,而且还是全国的几大中心之一。特别是当你站在高高的美丽无瑕的龟山或蛇山的上面,站在辛亥革命的黎元洪大总统府前的广场上,站在长江大桥上面俯瞰辽阔无边的大武汉城市区域时所得到的心旷神怡与慨叹都将向你提示着武汉的不平与不安!

尽管武汉话高低错落,抑扬顿挫得有点莫名其妙,没有重庆话那样的直白无华,但这并不影响武汉人既以闻名于世的九头鸟,又以云梦大泽及其后的楚文化的传承人身份傲视西边那些来历不明,历史上还莫衷一是的重庆人的模糊来历。但是,这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重庆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得有多好听啊:“来啥!来一起就蹲在街边边烫“地火锅”嘛!好吃得很哟”!

 

老夏

2010.3.26

附文:

为什么武汉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中思网:叶青

今天,网上谈的最多的是五大中心城市。

据《重庆商报》消息,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发端于2005年,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

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国家5大中心城市,都与区域规划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4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直辖市。重庆被国家定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上海是泛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广州市的经济总量占有突出地位,是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深圳被确定为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北京和天津则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双核心”城市。

为什么东北、中部没有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很多在东北、中部的网民要问的问题。

陈栋生认为,是这些地区的城市的经济总量、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还不能和这5大中心城市相媲美。

这个消息对武汉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武汉市两会一个月前提出要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对此,我有两点不好理解,一是高铁开通一年,“京津融为一市”,不应该并列为两个中心城市,再说世界上也没有这么近的中心城市吧。很明显,这个课题组是不想得罪天津。

二是中部为什么没有。东北没有还可以理解,东北受“京津大市”的辐射比较多。中部六省没有,又会出现“中部中心城市塌陷”的问题。中心城市不应该是全国城市的排名,而是选择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内,具有支撑作用的一个城市。不过专家说得中部没有中心城市的几个理由也有道理。但是,还是不应该成为中部没有中心城市的理由。

武汉不倍加努力不行。到年底极忙。上午是全局的总结表彰大会,下午到省高院参加一个座谈会,最高院来了一个调研组,谈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试验区,我建议他们先到城市圈来试验。晚上是全局吃年饭。忙了一年,做做游戏,大家在一起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