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论坛:云南干旱,访谈边民
访谈时间:2010年03月27日
边民:云南网络写手,从业于媒体。“躲猫猫调查”副主任。
本博按:边民说,关注云南旱情,你就支援了云南。
点击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所以,就转贴了此篇访谈!

【边民】很高兴与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互动。第一次来做客是在“舆情频道”,此番重来强国,联谊会馆让我感到亲切。[原帖]
【边民】云南大旱,我的看法。大旱是自然所致,此次印度洋季风不登陆上岸带来降雨云,云贵高原焚风暴烈阻挡云气。因此,国内是西南五省同旱,国外是东南亚同旱。并非云南一地干旱,只是旱情以云南格外突出。
【商黎】但是很多人的看法是:人祸大于天灾。
【边民】我也这样看法。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干旱并不必然导致灾难。如果人们对干旱事先准备,避不开旱情却完全可以避开灾情的。这里引用一段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讲话:仇和说:旱灾是人祸。“可以说,昆明的缺水,完全是工程性缺水、人为性缺水,这次旱灾充分暴露了昆明水源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的问题。”仇和说,相对于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说,我们变成“富豪式的乞丐、暴发户式的穷光棍”,干旱不是天灾,是人祸,是对水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够。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打硬仗的思想,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毫不懈怠、毫不松劲、扎实有效地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全力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原帖]
【不懂外语】边老师:请谈谈现在云南方面的灾害情况及当地采取的应急措施?
【边民】灾害情况很严重,受灾人口超过云南半数以上人口,受灾面积则超过80%的云南土地。就云南目前的蓄水量而言,饮水还能坚持约40天。
经济损失,我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我以为现在统计也为时过早了。大旱的后遗症在雨季来临之后才能显现:山体滑坡、泥石流。
本地的应急措施:1、送水到灾区。目前成本均价达到每吨100元,但必须让人喝水不是?2、拼命打井就地取水,军队都动员上了。3、号召全省捐款、节水。[原帖]
【不懂外语】全国人民都很关心云南等地的受灾情况,听说云南的干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几个月后才报道?根据天气预报何时有缓和干旱的天气出现?
【边民】其实云南媒体早就开始报道旱情,但云南媒体基本没有一家具有全国影响力,传播不出去,倒是广西报道出去的比较多。春节前红河州委书记“情绪很不稳定”地怒斥气象部门天天预报“晴好”,而实际越晴越旱。从云南官方角度看,可能也是低估了这次旱情的严重性。我注意到在月初全国两会上,云南大旱甚至都没成为云南团的热议,虽然有些代表天天打电话回来问“下雨否”。如果说到“人祸”,我以为这也算一项。[原帖]
【商黎】您说“云南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这样说?
【边民】云南人有云南人的特点,或者说也有它地域上特殊的利益诉求。作为云南人,我想发出有云南特点的声音这很正常。
云南媒体相对还算开放,不能说发不出云南人的声音。但我们知道,你能发出声音跟你的声音是否被传播、是否有影响力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话语权的问题。我这签名的意思索要表达得是:发出并且传播并且影响——云南的声音。[原帖]
【不懂外语】边老师:此次云南干旱到底是多少年一遇的?俺都快蒙了,有的说五十年一遇,有的说百年一遇,到底哪个靠谱?
【边民】我查了一下云南灾害史,说百年一遇比较靠谱。先前说早了,可能有点夸张,现在看来旱情越来越严重,远远超出预估。对于我这个西双版纳人来说(我们那里不缺水),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干旱,这次看见了,触目惊心痛入骨髓。[原帖]
【方圆视点】凤凰网:环保主义者汪永晨认为西南大旱三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是为追求经济效益,种植大量桉树,影响了生态系统;二是不科学的水库建设;三是污染。
【边民】边民不太同意汪永晨观点。1、没种植桉树之前,云南人工林种植早就大面积天然橡胶了。天然橡胶种植之地,必是植被丰茂之地,还不像桉树可以种植在不毛之地。关键是,砍伐森林要木材是建国后几十年一直的方针,林业局就是“砍树局”。最近这二三十年,林业局早就变成“种树局”了。
2、云南哪座水库建设不科学?汪女士认识哪座水库?以我这个云南人看来,云南政府最近三十年就是水库建少了,几十年没有兴修水利,否则也不至于大旱来临如此悲惨。
3、污染。这个同意。
综合,已经说了,此次大旱并非云南一省之旱。所以,汪女士把云南旱情说成是云南三大因素造成的,稍有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常识的人,不难看出她言辞的荒唐。[原帖]
【干旱】嘉宾,是谁把青山绿水折腾成黄土高坡,是谁把阿诗玛的家乡折腾成穷乡僻壤?
【边民】当然是这次百年不遇的旱情咯。如果非要追究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大约是全人类在共同造孽,什么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总之,是人类共同糟蹋了地球。[原帖]
【一天一地一广仔】两位记者,听说傣族的泼水节都要改变形式了,不知道民族地区这边的人们过得怎样?
【边民】改变一下形式也好,从节水的角度,从不伤害旱区人民情感的角度以及不伤害很多道德卫士的角度。客观的说,过泼水节的地方乃是不缺水的地方,节约下来的水对旱区也帮不上忙。四川地震,有人痛斥成都人在抗震棚里打麻将,我觉得这种痛斥很雷人。大灾面前,还能打麻将,说明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大有希望啊,怎么反而被骂呢?是要人家天天哭丧着脸道德家们才欣慰?同理,放在泼水节问题上也一样。[原帖]
【一天一地一广仔】不知道边记者都记了哪些抗旱日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篇?
【边民】春节后开始写旱灾文章的,发在博客里就算网络日志了。2月25日写了《天将降大任于云南?》
最近写了《殇云南:干渴之喉,哭泣之眼》。最有感触的是《殇云南》,我搜集到一些好的照片。在腾讯博客一个地方,点击量近20万,跟帖近2000条。[原帖]
【乐民】请问嘉宾,本次旱灾是气候原因还是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如果是地球板块的问题,可就是地震的前兆。
【边民】据我所知,跟地球板块运动没啥关系。但跟整个地球温度上升有关系。[原帖]
【任我赢】《生活新报》边民同志,你好啊,你说云南旱灾大概多久能结束?
【边民】正常情况下,云南五月全面进入雨季,旱情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怕的是雨季一来,到处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原帖]
【张韬】请问嘉宾老师,旱情过后,云南生态系统的重建,还需要多久?
【边民】在我看来这是无法“重建”的,因此时间上作任何设定都是在说假话。比如热带原始森林,雨林,典型特征是自然群落,形成自适应的生态系统。你去把她毁了,然后人工造林,哪怕是百分百绿化率,那能叫自然群落的森林吗?牛头不对马嘴嘛。[原帖]
【边民】我最想说的话是:受灾的地区都是山区半山区,受灾的人群都是弱势群体。骂“人祸”固然痛快,也很符合目前“民间政治正确”立场,好像我也没少骂。如果骂能带来天降甘霖,我愿意24小时守着电脑从省委书记省长开始一路骂将下来,反正又不必跨省缉捕。[原帖]
【边民】其实云南媒体早就开始报道旱情,但云南媒体基本没有一家具有全国影响力,传播不出去,倒是广西报道出去的比较多。春节前红河州委书记“情绪很不稳定”地怒斥气象部门天天预报“晴好”,而实际越晴越旱。从云南官方角度看,可能也是低估了这次旱情的严重性。我注意到在月初全国两会上,云南大旱甚至都没成为云南团的热议,虽然有些代表天天打电话回来问“下雨否”。如果说到“人祸”,我以为这也算一项。[原帖]
【商黎】您说“云南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这样说?
【边民】云南人有云南人的特点,或者说也有它地域上特殊的利益诉求。作为云南人,我想发出有云南特点的声音这很正常。
云南媒体相对还算开放,不能说发不出云南人的声音。但我们知道,你能发出声音跟你的声音是否被传播、是否有影响力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话语权的问题。我这签名的意思索要表达得是:发出并且传播并且影响——云南的声音。[原帖]
【不懂外语】边老师:此次云南干旱到底是多少年一遇的?俺都快蒙了,有的说五十年一遇,有的说百年一遇,到底哪个靠谱?
【边民】我查了一下云南灾害史,说百年一遇比较靠谱。先前说早了,可能有点夸张,现在看来旱情越来越严重,远远超出预估。对于我这个西双版纳人来说(我们那里不缺水),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干旱,这次看见了,触目惊心痛入骨髓。[原帖]
【方圆视点】凤凰网:环保主义者汪永晨认为西南大旱三个因素不能忽视:一是为追求经济效益,种植大量桉树,影响了生态系统;二是不科学的水库建设;三是污染。
【边民】边民不太同意汪永晨观点。1、没种植桉树之前,云南人工林种植早就大面积天然橡胶了。天然橡胶种植之地,必是植被丰茂之地,还不像桉树可以种植在不毛之地。关键是,砍伐森林要木材是建国后几十年一直的方针,林业局就是“砍树局”。最近这二三十年,林业局早就变成“种树局”了。
2、云南哪座水库建设不科学?汪女士认识哪座水库?以我这个云南人看来,云南政府最近三十年就是水库建少了,几十年没有兴修水利,否则也不至于大旱来临如此悲惨。
3、污染。这个同意。
综合,已经说了,此次大旱并非云南一省之旱。所以,汪女士把云南旱情说成是云南三大因素造成的,稍有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常识的人,不难看出她言辞的荒唐。[原帖]
【干旱】嘉宾,是谁把青山绿水折腾成黄土高坡,是谁把阿诗玛的家乡折腾成穷乡僻壤?
【边民】当然是这次百年不遇的旱情咯。如果非要追究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大约是全人类在共同造孽,什么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总之,是人类共同糟蹋了地球。[原帖]
【一天一地一广仔】两位记者,听说傣族的泼水节都要改变形式了,不知道民族地区这边的人们过得怎样?
【边民】改变一下形式也好,从节水的角度,从不伤害旱区人民情感的角度以及不伤害很多道德卫士的角度。客观的说,过泼水节的地方乃是不缺水的地方,节约下来的水对旱区也帮不上忙。四川地震,有人痛斥成都人在抗震棚里打麻将,我觉得这种痛斥很雷人。大灾面前,还能打麻将,说明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大有希望啊,怎么反而被骂呢?是要人家天天哭丧着脸道德家们才欣慰?同理,放在泼水节问题上也一样。[原帖]
【一天一地一广仔】不知道边记者都记了哪些抗旱日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篇?
【边民】春节后开始写旱灾文章的,发在博客里就算网络日志了。2月25日写了《天将降大任于云南?》
最近写了《殇云南:干渴之喉,哭泣之眼》。最有感触的是《殇云南》,我搜集到一些好的照片。在腾讯博客一个地方,点击量近20万,跟帖近2000条。[原帖]
【乐民】请问嘉宾,本次旱灾是气候原因还是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如果是地球板块的问题,可就是地震的前兆。
【边民】据我所知,跟地球板块运动没啥关系。但跟整个地球温度上升有关系。[原帖]
【任我赢】《生活新报》边民同志,你好啊,你说云南旱灾大概多久能结束?
【边民】正常情况下,云南五月全面进入雨季,旱情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怕的是雨季一来,到处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原帖]
【张韬】请问嘉宾老师,旱情过后,云南生态系统的重建,还需要多久?
【边民】在我看来这是无法“重建”的,因此时间上作任何设定都是在说假话。比如热带原始森林,雨林,典型特征是自然群落,形成自适应的生态系统。你去把她毁了,然后人工造林,哪怕是百分百绿化率,那能叫自然群落的森林吗?牛头不对马嘴嘛。[原帖]
【边民】我最想说的话是:受灾的地区都是山区半山区,受灾的人群都是弱势群体。骂“人祸”固然痛快,也很符合目前“民间政治正确”立场,好像我也没少骂。如果骂能带来天降甘霖,我愿意24小时守着电脑从省委书记省长开始一路骂将下来,反正又不必跨省缉捕。[原帖]
【炎刘】人工降雨需要高射炮或是小型飞机,当然相关技术人员也是必须的,当前我很想了解当地驻军和地方部门是否已经准备充分?
【边民】准备得相当充分,就是没有积雨云到来。现在已经到了不管天上出现什么云,都去“人工增雨”一番。[原帖]
【大果粒】云南干旱“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边民】鉴于云南全境水库蓄水量只能坚持满足40天了,最坏的情况是40天以后依然天不降水。目前云南的应对之策是:节水、打井(向地下要水),倡导农民工外出务工等等。[原帖]
【要有人坚持左的】记者同志辛苦了!以下俺想谈一下救灾的想法: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下定决心,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要放弃今年的农业生产。
【边民】我本人比较同意你的主张。实际上,想农业生产也生产不了啦,就别演那种“人定胜天”“抗旱救灾胜利”之类劳民伤财的戏了。[原帖]
【边民】关注云南旱情,你就支援了云南。点击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在人们映象中云南好山好水好地方,怎么可能旱成这样?但不幸的事实真的就发生了。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给网友提供真实信息对于我就是抗旱第一要务。所以,感谢联谊会馆提供一次这样的机会让我与大家共同交流。作为资深骨灰级网民,我觉得这里气氛比较友好,理性、平和的声音占据主流。谢谢馆主、斑竹,全体到场网民![原帖]
【边民】准备得相当充分,就是没有积雨云到来。现在已经到了不管天上出现什么云,都去“人工增雨”一番。[原帖]
【大果粒】云南干旱“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边民】鉴于云南全境水库蓄水量只能坚持满足40天了,最坏的情况是40天以后依然天不降水。目前云南的应对之策是:节水、打井(向地下要水),倡导农民工外出务工等等。[原帖]
【要有人坚持左的】记者同志辛苦了!以下俺想谈一下救灾的想法: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下定决心,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要放弃今年的农业生产。
【边民】我本人比较同意你的主张。实际上,想农业生产也生产不了啦,就别演那种“人定胜天”“抗旱救灾胜利”之类劳民伤财的戏了。[原帖]
【边民】关注云南旱情,你就支援了云南。点击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在人们映象中云南好山好水好地方,怎么可能旱成这样?但不幸的事实真的就发生了。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给网友提供真实信息对于我就是抗旱第一要务。所以,感谢联谊会馆提供一次这样的机会让我与大家共同交流。作为资深骨灰级网民,我觉得这里气氛比较友好,理性、平和的声音占据主流。谢谢馆主、斑竹,全体到场网民![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