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微型车:少谈些排量,多谈些质量


新奥拓的油耗表现没有想象中精彩,很多手动档车主反映百公里油耗接近7个。在新奥拓的车友论坛中,油耗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多数人选择这种微车,图的就是省油,要是油耗不理想,难免会感到比较失望。

 

如果不相信群众,还可以看看工信部发布的油耗数据。新奥拓手档的官版综合油耗为百公里5.8个油,算是相当低的了。但这事儿分怎么看,要是再放眼看看其它车型,会发现这个油耗水平其实有点对不起铃木“微车之王”的招牌和迷信铃木的粉丝们。

 

先请出第一个对比车型——飞度。按工信部版油耗,1.3手动档的飞度综合油耗是百公里6个,比新奥拓高出一点点。但飞度自重1050公斤,而新奥拓自重才890公斤,分量差出160公斤去(两个成年胖子的分量);奥拓的排量不到1升,而飞度的是1.3升;奥拓的轮胎是窄得不能再窄的155,飞度的轮胎似乎是175起。这样一比较,新奥拓的油耗至少再低出1个才比较合理。

 

如果说不同厂家的产品,可比性不强,那就请出第二个对比车型——昌河北斗星。北斗星原型车是老掉牙的老版铃木wagonR,国产后现在装备了个1.4的发动机。此车自重900公斤,与新奥拓相当,工信部版油耗为百公里5.9个,也与新奥拓相当。但理论上,新奥拓的油耗应当低出不少才合情理,一者北斗星整车技术比较老迈,二者方头方脑的造型风阻比较大,三者用的发动机排量也大出不少。但事实证明,至少在国产的铃木车上,汽车节能技术多年来并没有什么进步。

 

新奥拓是铃木的最新品种,差不多代表着国内微车制造的最高水平,此番拿新奥拓出来说事儿,并不是说新奥拓有多差,而是说国产微车实在是太差。微车除了体型上合格之外,节油技术上是一塌糊涂。新奥拓在省油方面还算是比较好的,某体型与之接近的自主品牌微车,工信部版百公里综合油耗居然是7.4升,估计实际综合油耗不会少于8个,真是人小鬼大,整个儿一个吃货。

 

微车在吾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象日本,有排量和车身尺寸的明确界定;不象欧洲,有个A00级的概念。以上提到的微车全是微型轿车,在吾国,官方及媒体提及微车时,往往意指“微面”。而吾国的“微面”,更是过时、淘汰汽车技术的乐园。

 

现在吾国主流的微面,技术上不会超越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微面,做工、耐用性比10年前的日本微面还差,安全性和当年日本的微面一样谈不上。昌河的浪迪算是最高级的微面了,此车脱胎于2005版的铃木EVERY WAGON,在国产微面中显得卓而不群,但销量却是个杯具,跟那些疯涨的老微面及其变种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去年,乘着汽车下乡政策的翅膀,微面销量疯狂增长,2009年的销量比2008年差点儿就翻了一番。但遗憾的是,这些微面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只要销量,不要质量,做工一个比一个毛糙,技术一个比一个简陋,不像轿车,行不行还有一个“精品”概念。

 

中国的微车完全不讲脸面,只要造出来,就会有农民兄弟掏钱买。貌似有个汽车下乡,貌似有点补贴,但去年以来,本来不起眼的微面不但取消了优惠,还学会了加价,可怜的农民兄弟付出的现金一点都不少,但得到的却是质量缩水的车。

 

就像世界汽车巨头能得出中国人只需要“简单的大车”结论一样,中国的微车制造厂商们也会得出中国人只需要“简陋的微车”的结论。

 

在微型轿车项目上,国产车还算有点追求,能提出“精品”的概念。合资厂不再一味兜售老掉牙的东东,比较慷慨地拿来新奥拓这样的车型;自主品牌的微型轿车外观争奇斗艳,质量和做工也每天进步一点点。但这些车普遍有个硬伤,就是油耗跟车身尺寸不成比例,本该是节油先锋,但一个个的却是小油耗子。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在报道日本的微型车时,曾提到“微型车的重量是普通轿车的一半多,且比后者节能约40%多”。相对于日本本土的微车,吾国微车不够省油,原因一是排量过大,二是技术太落后。

 

微车要有微车的本分,动力够用即可,而吾国微车排量基本起步就是1升,1.3、1.4排量的是主流。不管车大车小,车主都比较注重“动力性”,小车虽小,也要是个小钢炮(要动力性,买微车干嘛?)。有关部门在搞优惠政策时,对“小排量”的界定也相当可笑,居然到了1.6升,反正1.6升以下排量享受的政策都一样,厂家不迎合客户装大排量发动机才怪。再看看日本,微型车的排量是不超过0.66升的,我们这边的北斗星、长安之星之类的原型车,在日本都是这样的动力配备,没听说不够用。北斗星的日本亲戚wagonR,连续四年登上日本本土汽车销量排行榜榜首,要是动力明显不行,会有那么多日本人去捧它的场?

 

吾国的微车,基本停留在日本十几年前的水平。经过20多年的优化和改进,日本微车的性能已经跟小型车相当接近,外形精巧,内饰精致,空间灵活,四驱、带“T”的发动机、自动档早就装备了,该有的安全装备一样也不少。便宜又实用的微车在日本大行其道,据说平均两家就有一辆微车。

 

吾国百姓口袋中的钱比日本人少多了,吾国的油价比美国贵多了,吾国的人口——不用说,那是相当的多。照理说,吾国的微车的受欢迎程度不应该比日本低,但一来国人贪大,愿意多花钱买比较体面的大车,二来国家并没有给微车额外的税费关照,所以微轿销量比中级车差很多,微面则主要供应对质量和性能不重视的农村市场。而受贪大的影响,即使钱紧只能买微车,也比较在乎排量,因为这事关“动力”。其实,按微型车的定义,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排量要足够小,日本的法规两次放宽标准,现在的排量也限定在0.66升以下——这个寒酸的排量,要放在吾国,怕是都没人正眼瞧它。

 

对于微型车来说,其实省油应当高于动力,是它的第一追求。新奥拓装备排量不到1升的发动机,也是想在节油上有所建树,但实际它的表现却让人失望——窃以为,这种小东东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以5升左右为宜,多了就说不过去了。

 

而在吾国放量狂涨的微面,实在是有糊弄老实人之嫌。现在国家给了好政策,粗制滥造怎么对得起良心?即使不以赶超日本微车为目标,至少要在品质和安全方面有点追求吧。

 

(独家供稿新浪)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