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这个词汇,我最初接触,大概是在上初中的时候,那是文革期间,中学的政治课,成为超越一切课程的拥有最高价值的课程。因为,政治决定一切。当时政治课上所教育的价值只有一种学说——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观,其他一些价值观,作为批判对象,略微介绍了一点,还不敢多介绍,否则有反革命嫌疑。在这样一种“价值”教育的特殊背景下,我所形成的价值观,是单一的,限定的。况且当时年龄还小,没有任何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帮我理解和消化“价值”这个东西,囫囵吞枣的听了点中学政治课传授的价值说,其实根本弄不明白价值为何物。
对价值有了更多感性认识,自然是进入社会以后,从人们的嘴中听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说法,比如“你干这事有价值吗?”,“这东西没价值”,“人生价值”,“比较有价值”,“商品价值”,“企业价值”,“股票价值”,“房地产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信息价值”,“价值链”,“价值分配”。。。。。。
这么多的价值判断和观念,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或立场。比如,问“你干这事有价值吗?”的人,他的标准是什么?和被问人的标准一样吗?同样一件事情,可能张三认为干这个没价值,李四认为干这个很有价值,显然,他们评价价值的标准不一样。再比如,“这东西没价值”、“艺术价值”、“商品价值”、“企业价值”类的判断,更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因需求而异,因市场行情而异,因时代而异。比如艺术品、藏品的价值,有些艺术品、藏品的价值,在当时当代,其价值没有被认可或给以足够的估计,梵高的画就是如此,他身后,他的画的价值才被认可和提升。很多东西的价值都有这种怪异现象,今天没有价值,明天变得身价百倍,或者,今天被抬高得身价百倍,明天却被人抛弃唾弃。
抛开价值的哲学意义不说,就说在今天价值的经济意义,似乎更多人注重的是价值的这个意义,只有少数人——专家学者或理想主义者,在乎价值的哲学意义,并孜孜不倦的研究和追求,他们毕竟是人世中的少数派,歌颂的说,是先驱,是观念和文明的引领者,而绝大多数人,仅从吃饭发财的角度,去看价值。比如看股票,看房地产,看收藏,看工作,看商品。
大多数人对价值的认知需求,为今天从事价值解读、挖掘、营造、传播的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工作,有价值的理论市场和营销市场。比如对产业的价值研究和价值拓展,对商品的价值研究和价值拓展,对市场的价值研究和价值拓展,对企业的价值研究和价值拓展。
我最近就对中小企业的价值研究发生浓厚兴趣,他,中小企业,联系着任何社会中,都是最广大的人的存在价值和价值变化。
今日的临屏思考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