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的媒体披露,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危机暴露并加剧了由来已久的内部不和,双方都指责对方令公司陷入了困境,纷争暗中变得激烈起来。这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全球汽车工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戴-克分手、福特全部出售手下的其它品牌、新的联盟和合作出现。在美国三大中,福特早在危机爆发前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从而使它能够在危机中靠自身的努力度过。通用和克莱斯勒未能及时进行自我革命,于是“被破产(不情愿但是政府强制)”。
金融危机之前,成为世界第一的丰田发展势头正猛,似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2008年的巨额亏损、2010年的超大规模召回,给丰田公司以重创。
业内外对丰田召回事件发表了大量评论,这些评论在分析丰田战术失利的同时,也指出丰田在战略上出了问题。《联合早报》一片署名文章认为:“长久以来,丰田人对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各种管理能力一直无比自信。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点,任何一种系统,无论曾经多么成功,都会有其成熟期和因环境改变而出现问题,直至衰败的一刻,丰田的系统也不会例外。当丰田产品的质量成为世界公认的标准之时,对质量的自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自负和自傲,追逐更低的成本和谋求更多的利润,事实上成为了丰田最高管理层唯一的信条。在2005年,渡边捷昭被任命为丰田社长,在回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表示,作为丰田社长最关心的,是质量和成本。然而从现在向后回顾,很可能正是由于渡边捷昭的成本压缩高于一切政策,为这次质量危机种下了祸根。”
早在1985年,丰田英二在自传《决断》的结尾就告诫说:“丰田如果自以为现在已经站在世界经营的顶端了,那就会走下坡路。因为没有发展,就没有前途。”
当时丰田英二已经感到世界第一并不容易当,他说“我唯一的希望是,在我认总经理时代提出的占据汽车市场10%--环球10的目标,能够借下一代的手完成。在昭和57年(1982年,丰田英二就是在这一年退居二线)已经几乎达到9%了,看来这1%很容易达到。但是在达到9%之后,每一次丰田汽车在市场上稍有进展,却马上又被顶了回来。”这里面的原因,除了竞争激烈,还应该看到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单纯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丰田“干毛巾中再拧出水来”的思想,竭力压低生产成本,而换取竞争力的战略,包括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寻求更低的成本,似乎无可厚非。但这次丰田遭遇的危机中,无论是外包制造商的过失,还是丰田本身产品设计的缺陷,都清楚地暴露出了,丰田凭借起家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完全对应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做出重大修正。就如同当年的福特系统,面对石油危机、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来自东亚的激烈竞争,行动迟缓,无以对应。丰田的社长在道歉中承认,由于快速的扩张,公司已经无力进行严格的质量管制和对消费者投诉进行及时的反应。
《联合早报》的文章说,虽然丰田仍然很强大,但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要解决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说远一点,避免重走历史上福特系统的老路,说近一点,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无疑将需要一场管理思想上全新的革命,而不仅仅是继续压低成本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种管理系统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具有生存能力的新一代管理系统很快就会破壳而出,然后取前者而代之。这才是丰田真正的危机所在。
在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寿命周期在进一步缩短。有人统计过: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只有通用电气一家笑到现在。而到2000年,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
每个企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都会遭遇危机,而且不会是只有一次,对老企业来说,遭遇危机的概率更高,像通用和福特这样的百年企业,已经“死”过多少回了。巨大的社会变动,环境变化,残酷的竞争,这些都是对企业旧模式的严峻考验。任何一个企业的灭亡都是从危机开始,有的危机是突发性的,有的危机经过长期滋长而成。企业在灭亡前必会出现一些危机,只是有没有察觉到而已。所以比尔·盖茨说出了震惊全球企业界的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有一位CEO 在他的办公室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画,画的下方写:“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危机当然可怕,但是另一方面,危机也有有益的一面: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自身的缺陷,锻炼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大环境的变动会引起企业变动,但不是企业命运的决定因素。要继续生存的企业,就不得不进行创新,必须跟上行业的变化。英特公司原CEO安迪·格鲁夫认为:“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百年老店的成功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丰田章南临危受命,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变化迭起,险象环生,章南真难。但是这种困境也是丰田家族新一代领导人崛起的巨大机会,关键是不仅要领导丰田度过危机,而且要有决断的魄力,改革的勇气,破除已经暴露的弊端,改变原来生产方式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更要能够为丰田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企业自我改革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无异于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动手术,日产在十年困境中曾经三次革新的努力,但是在传统强大的势力面前都退了回来,最终是戈恩这个“六亲不认”的空降兵快刀斩乱麻。小福特曾经亲自担纲CEO,挽起袖子来清理福特杂草从生的院子,但是也是阻力重重,不得不请波音公司的穆拉利来操刀。丰田老一代领导人为丰田的发展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许多都是列入世界最优秀企业领导人之列的,但是在丰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老领导应该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带头支持改革丰田,创新丰田,否则,丰田就需要戈恩-穆拉利一类的辣手来个痛痛快快地了解。
现在,相当世界第一的汽车公司绝不是只有一两家,也绝不是只有现有的十大汽车公司才有这样的野心,有的公司会认为丰田的危机是它称王称霸的机会,所以丰田仅仅度过危机并不能完全摆脱危机。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