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旅游报·商道点睛》:http://www.ctnews.com.cn/lybgb/2010-04/16/content_732085.htm
进入休闲度假时代,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自驾游的高度机动性,使“景点旅游”扩展为“区域旅游”。游客的关注重点,从“景区品质”上升为“全程体验”。在未来,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应是旅游区域内各种要素诸如产品和线路、文化和品牌、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组合。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会体现为价值链竞争。对旅游价值链的整合力度及其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决定着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市场效果。
就广东旅游而言,要实现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转变,当前亟待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品牌提升。广东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品质优良,既有国内最大的主题公园深圳华侨城,又有在国内领潮流之先的众多温泉、漂流和海滨度假产品,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但是,这些优质产品目前大多属于地域性品牌。除了深圳华侨城之外,其他核心景区尚不具备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
二是产品整合。广东目前的大型主题公园和众多休闲度假景区,单个产品的旅游体验都很好,但若问外地游客广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却没有几个人说得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广东目前的优质旅游产品缺乏整合,未能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线路品牌,从而使游客对广东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涵义不甚明了。而广东以往在国内市场主推的线路是“广深珠”,这条线路经过多年演变,目前已严重老化,旅游品质几乎降至冰点,亟待营销变革与创新。
三是做大地接。长期以来,广东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这既催生了广之旅、南湖国旅等大型组团旅行社,但也导致了广东地接旅行社的持续弱化。“广深珠”线路品牌的日益衰退,更加凸显广东旅行社在地接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近年来,韶关和开平等城市逐年加大了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但要获得客流量的大幅增长,还是必须解决地接问题。跟组团业务相比,旅行社从事地接业务的利润较少,市场开发难度较大,有赖于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才能逐步壮大地接旅游市场。
与此同时,广东要真正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政府还应注意商业业态的规划和设计。丽江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商业业态设计合理,从而有效延长了游客滞留时间,增加了旅游综合消费,进而带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企业应通过旅游要素重组,实现营销模式创新。比如“广深珠”这条线路,应突破“远眺虎门炮台”的初级旅游方式,更多地融入高品质的温泉、漂流和海滨度假产品,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最容易入手的应是政府、企业和媒体携手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和集群传播,共同打造一个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营销成本,而且能放大优质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进而重塑广东旅游形象,激发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市场的积极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