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逐渐清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走过两条道路:第一条是以市场换技术,以合资为主;第二条是自主品牌、自主研发。

对第一条道路至今争议很大,但是对这一条道路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它像治病的药物:推动作用很大,但是负面效应也很大:在合资模式下,不可能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也难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第二条道路现在也并不完全理想。对自主品牌,一般的理解是拥有自己建立的品牌、知识产权是自己研发的。其实全球的汽车工业都是这样。但是庞青年指出: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弊端是, 水平较低,所耗用的资源却没有减少,因为车还是那么长,那么高,而且也不能满足社会高质量的要求。同样多的钢材,制造技术先进的车辆,使用寿命可达到 10年,而制造技术差的车辆寿命只有3年,那钢材资源就浪费了70%

   庞青年说:这两条道路都是正确的,但也都有各自的弊端。青年集团在走的,是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本质在于利用:先引进国外的技术,然后在国外技术引进的基础平台上加以延伸。既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解决了高能耗、低质量、低可靠性、安全性差的问题。第三条路线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质量能得到保证,同时也能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的整体制造水平。

这种做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80年代,国内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资料的的翻译转换和人员培训。第二阶段是试制与生产,就是利用引进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材料配方、工艺及工装技术进行试制或试生产,以验证引进的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考核产品的性能结构。如果能够稳定地批量生产出与引进技术同等水平的产品,应该说是标志着引进的成功。

第三阶段是发展创新。对引进技术的结构、配方、原理、数据等进一步分析、研究,将引进的技术应用到同类产品或其他产品上,做到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其技术水平与引进技术基本相当或稍有提高。同时结合引进技术,加强自行研制与开发工作,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所提高和创新,即产品结构、工艺方法、材料配方等有较大的改变,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原理、机理有新的突破,且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其实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应该是这个模式。所谓的模仿也好、仿制也好、克隆也好,其实就是莫种方式的引进技术。但是在技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技术的消化吸收就比较困难。另外有的企业往往急功近利,在技术无法掌握的情况下,或为了降低成本,随意修改标准,造成质量的水平的下降。

青年莲花索性就采取正规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方式。这条道路的难点在于消化吸收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需要耐得寂寞地钻研,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然后才能有所突破。有人形容青年莲花是潜行的鳄鱼,其实就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这次车展上莲花L5亮相,这是青年莲花首款B级轿车,此外还首次公布了关于未来L6L7新车型的战略开发计划(据说还有L8L9),很快将面世的还有轿跑、SUVMPV等系列车型。说明在第三条道路已经走了很远。

英国莲花项目总监麦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个车在质量、品质上、配置上(与英国)几乎相同,但是有一个标准,因为英国造车执行的是ECE的标准,而在中国的车是遵循中国的汽车标准。所以,几乎是有很小的差别载质量方面,在配置上面几乎是一样的。

这个结果是与第二条道路的最大区别。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