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本文认为,中国的民间资本还是“小雨点”,没有社会机制让其“汇成江河”,需要政府统一规划与政策设计,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其作用不亚于引进外资。
[关键词]民营经济 社会支柱
2010年5月15日,《经济观察报》以《央企进军炼油行业 中石化力护进口垄断地位》为题报导了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央企试图涉足炼油行业,进入这一利润丰厚的领域引的经济矛盾。
过去,民间资本试图从流通领域打开石油行业垄断缺口,大多败下阵来。这次,面对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中石化急了。以书面建议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呈送报告,强调现行的原油贸易管理方式在现有条件下不宜做出调整,建议国家继续严格原油进口管理,禁止进口原油违规供应地方炼厂。中石化建议维护现有的石油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原油进口监管,严格现有原油贸易管理方式。
上述信息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行业垄断,是十分严重的。5月7日,国发〔2010〕13号文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36条),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
如何实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国36条”,是当前民间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果仍然是按过去的思维方式,民间投资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理由有:
1、 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个体户,有多少发展成了大企业?
2、 在国家垄断行业里,有多少民营资本进入?
3、 现有民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除温州外,还能找到民营经济占比大的地区?
4、 在2010年之前,国家和省级、市级人民政府,发了多少个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文件?
5、 目前的民营经济主体——个体户的生存状态怎样?
(之所以采用问句不作回答,答案,是人所共知的)
从近30年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看,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是十分困难的。其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是整体社会意识反对民营资本发展;
二是社会经济政策设计,权力部门各种政策设计与前提,都是抑制民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办事,政府都是一路绿灯,只要是民营经济,肯定是一路红灯。不管是什么经济性质,进入国有垄断行业,那怕中央国有大企业,也休想进入。所以说,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还不是今天的事,民营经济进入非垄断行业,也不具备环境和条件。为什么?
其一、民营资本还是“小雨点”,没有社会机制让其“汇成江河”。
其二、民营经济没有成为社会主体经济成份的理论依据。
其三、中国党和政府还没有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力量看待。
其四、国家抑制民营经济的潜在政策与意识还没有改变。
其五、国有、外资、垄断等经济霸权,在中国还没有限制性方案、政策出台。
因此,在目前条件,要民营经济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暂时只能称之为“痴心妄想”。如果要真心实意地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解决的是民营资本的汇集与服务问题;
第一,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民营中小银行业条例》,下放设置中小银行审批权,降低门槛。大力发展“草根银行”,为“草根经济”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二,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股份制企业条例》,规范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规范,并对家族式企业、大型个体户明确其法人地位。
第三,证监会发布《民营企业上市规范》,甚至可以设想创立中国民营经济股票证券市场。初始的民营经济股票与交易,要靠民间发明与创造,不能想当然地规定。
第四,当民营经济具体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再引导其进入国家经济主体行业、垄断行业。利益的让渡,是“要命”的,所以,一个文件是绝对解决不了的。
第五,国家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一些特殊行业,如非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卫生医疗、城市保洁、城乡养老、公共住宅等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形成民营与国营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主体力量。
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将会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承担起未来20-30年的重担,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当初引进外资政策的推行。其根据是:
●从人类发展历史过程看:有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型态,这三种型态在21世纪初的20年里,中国大地上都能找到他的影子。填平补齐社会发展阶段的差距,只有草根式的民营经济才具备这样的潜质与潜能。国有经济不行,外资更不行。
尤其是经济后发地区,只有民营经济才是重要的驱动力。
●从资本的属性与目的看:
外国资本,本质上是为近期利润而投资;
国有资本,本质上是为政府需要而投资;
民营资本,本质上是为民生需要而投资。
在国家与民族经济处于特殊(经济高涨、经济困难、战时状态等)情况下,外国资本的第一选择是大赚与抽逃;国有资本的第一选择是按政府的要求办事;民营资本的第一选择是按个人利益和乡亲们的要求办;如果,民营资本不是家族资本为主体而是以股份制为主体的话,它的选择仅次于国有资本。
经济道德品质,最低的是外资,最高的国资,次之是民资。
●从资本偏好与可能性看:
外国资本,都是选择一国近期利润丰厚、未来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行业和企业投资,甚至选择短期内有利可图的机会投资,基本上没有道德可言;
国有资本,一般都是选择对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行业投资,尤其是资本、人力、科技密集型行业与企业,更多的是其他资本不愿或无力投资的项目;
民营资本,一般是针对民众生活必须的民生行业投资,主要是风险小、市场相对稳定、资本需求小、技术含量低、普通人力需求量大的行业和企业投资。风险与利润都比较大的行业,民营资本除极个别个人行为外,很少介入,但垄断与政府管制的行业,是民营资本想方设法进入的区域,并且可能采用竞争禁止的行为投机钻营,无孔不入。
民资的利益偏好不低于外资,一般情况下的道德品质不高于外资,限于能力,不会做空这有经济,限于草根性不会外逃罢了,但在经济和民族危机时,民资的善良本质就会展现出来。
●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看:任何政治结构的国家,都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单一经济,如果存在单一经济结构的经济体,其经济一定是落后的经济。其中,民营经济是任何经济实体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成份,它生于民间,成长于农业社会,弱化与改善(股份制)于工业社会,其原始形态——中小民营经济体,始终存在于目前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中,不可能消失与消灭。
民营经济的气缺失,就是经济结构缺少一根支柱,而且这一支柱是其他任何经济不可取代的。
●从民众生活需求多样看:民营经济必然是后工业社会经济的补充形式,除已经改善成股份制形式外,其原始形态——中小民营经济体,是普通民众最亲近、最熟悉的就业处所,而且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经济形态。没有中小民营经济体,民众的生活就不方便,许多人就业就是个问题。
它是一国经济的终端,是输送经济氧分的“毛细血管”,执行的社会分工,是国家经济、政治高层不可能照顾到的细枝末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设计中被我们忽视的领域。
因此,中国经济在引进外资30年之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亚于引进外资的作用。针对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也可以实用于民营经济体。
外资是解决中国高端经济问题的必要举措,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中国低端经济问题的必要举措;外资解决发展速度问题,民资是解决持续发展问题;外资是解决经济品质问题,民资是解决生活品质问题等等。
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