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曾经说过一句话:科学的本质就是科学的方法。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自己也从中获益颇丰。因此,当有同事、朋友、客户、学生来和我讨论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总是愿意花更多时间来和他们探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下面的这个案例是一个学生和我探讨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困局的实例,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学生来信:
程老师,
您好!
我从事的是大型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单证处理、信用卡审批等,主要是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这方面的管理涉及人员管理(排班、绩效等)、任务调度(准确性、及时性等)、资源调度(流水线的调度监控等)。但是这方面的参考书籍等并不是太多,不知道您是否了解一些。因为世面上的很多运营管理书籍都是基于物流的(主要是供应链管理等),这个和电子化生产存在相同和差异点,因此我一直在找一些与电子化生产相关的书籍、资料等。
另外,不知道您是否了解这种电子化生产管理是否有相关的国际认证或培训体系,因为这个领域也比较缺少体系化的培训管理,这方面我也在考虑能否引入一些国际成型的经验,推动一下国内的发展。
致
礼
学生:SS
您好!
我从事的是大型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单证处理、信用卡审批等,主要是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这方面的管理涉及人员管理(排班、绩效等)、任务调度(准确性、及时性等)、资源调度(流水线的调度监控等)。但是这方面的参考书籍等并不是太多,不知道您是否了解一些。因为世面上的很多运营管理书籍都是基于物流的(主要是供应链管理等),这个和电子化生产存在相同和差异点,因此我一直在找一些与电子化生产相关的书籍、资料等。
另外,不知道您是否了解这种电子化生产管理是否有相关的国际认证或培训体系,因为这个领域也比较缺少体系化的培训管理,这方面我也在考虑能否引入一些国际成型的经验,推动一下国内的发展。
致
礼
学生:SS
我的回复:
SS,
你好!来信收悉。
你邮件中提到的“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由于提供的信息很少,而“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又是一个不常听说的表述,因此,我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也就没有办法给你推荐具体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如果你能给出更多的信息,比如,相关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等等,也许我能够给你更具体的反馈。
事实上,在我辅导的众多企业中,我都发现:管理理论,尤其是管理方法的研究永远是落后于管理实践的。因此,你找不到现成的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是正常的。而且,同样的管理目的,由于企业的发展历史、高级领导人、相关任职者、甚至供应商或客户的不同,都会导致运营方式的差异,有时候甚至差异还很大,因此,很多时候,特别是具体到一个有个性的个体企业的运营管理时,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借鉴的东西。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立足于自主摸索,找到这类管理中的一般性规律和你们自己企业运营中的特殊性问题,然后灵活运用。具体的建议是:
1.研究《运作管理》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关于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的研究最早就是从制造企业开始的。从关于制造企业管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实质性的启发和帮助。MBA开设的《运营管理》课程(I班的教材名称叫:Operation Management)就可以为你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战案例。特别是你关心的调度管理的问题,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它在企业中通常体现为“生产调度”职责,这些职责常见于生产部门、计划部门及其相应的岗位职责中。你在阅读相关案例时,应该可以从中获得比较多的启发。
2.最好能够到一些企业中进行参观交流。如果能够到同行业的企业中交流最好,如果有困难,可以选择到跨行业的企业中进行交流。比如,电力企业的调度管理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的成本、效率(线损问题),还关系着安全(网络的负荷与配载平衡)。而那些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企业或组织,比如,医院、电信等等,对排班管理也都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供你借鉴。
3.研究本企业的特点。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约束,包括企业工作流程和工艺过程的约束。因此,除了学习和研究生产调度、计划管理、工作排班、绩效管理等等相关理论和实践之外(它们能让你对相关职能工作的开展获得一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还需要充分了解你所处的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特点(它决定了你在什么样的具体环境下运用那些一般性的知识和理论)。
4.有鉴于此,既然你需要自主摸索,那么你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比如,关于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如TQM、QC小组等相关的工具和方法。它对你寻找问题的根源、动员大家探寻解决方案都很有帮助。毕竟,自主摸索不是自己一个人摸索。在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的情况下,要大胆地组织和动员企业的相关力量自主探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你运用在MBA教育中学到的一个技能:管理你的上级。赢得他的支持和认同。
5.如果内部资源有限,可以考虑整合外部资源,组成联合项目组一起进行管理攻关。这个联合项目组的外部专家成员建议选择两类人员:一个是有扎实理论功底的管理学者;一个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从业者(这些人甚至可以不必是同行业的,因为,如果你选择的管理学者得当的话,他们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触类旁通,提炼一般性规律和原则,用以指导你的具体实践)。
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打破僵局、开展工作有帮助。
祝工作顺利!
----------------
程建岗
你好!来信收悉。
你邮件中提到的“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的运营管理”,由于提供的信息很少,而“基于电子影像的工厂化处理中心”又是一个不常听说的表述,因此,我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也就没有办法给你推荐具体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如果你能给出更多的信息,比如,相关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等等,也许我能够给你更具体的反馈。
事实上,在我辅导的众多企业中,我都发现:管理理论,尤其是管理方法的研究永远是落后于管理实践的。因此,你找不到现成的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是正常的。而且,同样的管理目的,由于企业的发展历史、高级领导人、相关任职者、甚至供应商或客户的不同,都会导致运营方式的差异,有时候甚至差异还很大,因此,很多时候,特别是具体到一个有个性的个体企业的运营管理时,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借鉴的东西。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立足于自主摸索,找到这类管理中的一般性规律和你们自己企业运营中的特殊性问题,然后灵活运用。具体的建议是:
1.研究《运作管理》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关于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的研究最早就是从制造企业开始的。从关于制造企业管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实质性的启发和帮助。MBA开设的《运营管理》课程(I班的教材名称叫:Operation Management)就可以为你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战案例。特别是你关心的调度管理的问题,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它在企业中通常体现为“生产调度”职责,这些职责常见于生产部门、计划部门及其相应的岗位职责中。你在阅读相关案例时,应该可以从中获得比较多的启发。
2.最好能够到一些企业中进行参观交流。如果能够到同行业的企业中交流最好,如果有困难,可以选择到跨行业的企业中进行交流。比如,电力企业的调度管理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的成本、效率(线损问题),还关系着安全(网络的负荷与配载平衡)。而那些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企业或组织,比如,医院、电信等等,对排班管理也都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供你借鉴。
3.研究本企业的特点。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约束,包括企业工作流程和工艺过程的约束。因此,除了学习和研究生产调度、计划管理、工作排班、绩效管理等等相关理论和实践之外(它们能让你对相关职能工作的开展获得一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还需要充分了解你所处的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特点(它决定了你在什么样的具体环境下运用那些一般性的知识和理论)。
4.有鉴于此,既然你需要自主摸索,那么你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比如,关于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如TQM、QC小组等相关的工具和方法。它对你寻找问题的根源、动员大家探寻解决方案都很有帮助。毕竟,自主摸索不是自己一个人摸索。在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的情况下,要大胆地组织和动员企业的相关力量自主探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你运用在MBA教育中学到的一个技能:管理你的上级。赢得他的支持和认同。
5.如果内部资源有限,可以考虑整合外部资源,组成联合项目组一起进行管理攻关。这个联合项目组的外部专家成员建议选择两类人员:一个是有扎实理论功底的管理学者;一个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从业者(这些人甚至可以不必是同行业的,因为,如果你选择的管理学者得当的话,他们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触类旁通,提炼一般性规律和原则,用以指导你的具体实践)。
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打破僵局、开展工作有帮助。
祝工作顺利!
----------------
程建岗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个人成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