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世博到中国最早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开园了。我一直想把这篇博文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最早的世博会,是1910年在南京开办的南洋劝会业。约在光绪三十年,南洋华侨张振勋来到北京,向朝廷捐助20万两银子,建议召开大规模的博览会,以唤醒国人发展工商业。当时的慈禧太后即命官员商议办理。热心洋务的大臣端方遂出国考察,回国之后,出任为两江总督,赴南京上任。光绪三十四年11月,端方上书将博览会地点定在了在南京(时称江宁)。

端方在上海成立了劝业会董事会,13位董事都是江浙沪工商界头面人物。1909年,劝业会事务所共筹集70万两白银,在南京城北的丁家桥、三牌楼一带修建会场。会场占地近千亩,为椭圆形。除有两江所建馆、外省自建馆,以及各专业馆区34个,还有南洋侨商的暨南馆,以及德、日、英、美等各国展馆。园区内还设有马戏团、动物园、照相馆等二百多处供游人游戏、休息的地方。其中很多东西,都是当时国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物。

南洋劝业会为什么没有叫南京(江宁)世博会,而叫南洋劝业会呢?因为德、日、英、美等国的产品虽然参与展出,却没有参与评奖,加上劝业会的由来,所以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而实际上,它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大型博览会。

从1910年6月至1910年末,半年时间,海内外商客云集南京,展出商品达百万件以上。数万国人参观了这次盛会。时年在嘉兴当老师的鲁迅先生带着学生前往南洋劝业会,并感慨说,劝业会一游,胜读十年书。

劝业会会场有一个“嬉笑奇观处”,为“变形镜”展坊。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哈哈镜”。一百年前的南洋劝业会上,国人就以此为乐了。1910年是清朝末年,国人对摄影术还不了解,称之为“奇技淫巧”。可是南洋劝业会上,不但陈列有各类摄影照片,还开设了如神州国光社等3家摄影店。而天津选送的李鸿章肖像作品,获得了银牌。

这次劝业会,对中国的工商界影响深远。《申报》1910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3日连续刊登文章,指出博览会上,中国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刺绣、雕刻、书画等,“一望而知,我国尚未脱昔日闭关之习。天产多而人造少”,“供装饰无关实用者为多”。此后民国工商界皆号召实业救国,中国轻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黄金十年。民国虽历经战乱,但是工商业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004年,我为了写《琉璃时代》搜集民国资料,看到南洋劝会业一段,不禁感到惊奇。历史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会让我们看到今天生活的渺小。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前人们,为了中国的发展,做出的种种努力。而历史的潮流,会让我们明白,我们也许不是时间长河中最有开拓、最具新鲜事物的一群。这于劝业会无关,关于民国历史了。改天有时间,慢慢地写上来吧。

因为特别喜欢南洋劝业会,所以我把《琉璃时代》的开篇,就设在了会场之上。这其实有点违反写小说的规则,我并不是为了塑造人物,也不是为了推动情节,我只是想借这个故事,把一段历史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琉璃时代》开篇节选:

-------

他在黑暗中默默伫立,直到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他这才转身回到船舱。船又行了一夜一天,方到南京港。此时正是清晨,年轻人怕仍有人跟踪,便打定主意去劝业会逛一逛。一来消磨白天时光,二来看看这个劝业会,到底有什么神奇。他随着众人出了港,来到市内火车站。车站铺着青瓷砖片,两边放着一排排木椅,人来客往、调制有度。年轻人暗暗称奇,早就听说原两江总督张之洞,把江南一带建设颇佳,一个小小的车站,也修整地这般精致。他略等了一会儿,上了小火车。火车内也是干干净净,有人卖票有人查票,次序井然。年轻人打量着窗外的景色,只见两边的马路极为宽阔,铺着一层细细的煤渣。路上的马车、人力车、行人来来往往,一派宁静。

年轻人虽走南闯北,又随方先生在日本住过半年,但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南。他十分喜欢这里的气氛,不禁大为可惜,凤仪若一直生活在此有多好,也省得离乡背井,前往上海邵先生家中寄居。

他正思量间,火车停了,有报站的喊:“丁家桥、劝业会到了啊!”众人轰轰下了车,年轻人跟在后面,走出小站台,朝北行不多远,只见一座排楼闪闪发亮。有识字的念了出来:“南洋劝业会!”又有人连声问:“这是什么东西做的?”有人答:“这是灯泡!”话音未落,有人喊道:“娘的,比女人屁股还圆!”众人一阵哄笑,不少女客纷纷低下头。有人觉得不雅,骂道:“这是什么话,简直是有辱斯文!”

众人吵着嚷着、推着搡着,刚进大门,便走不动了。只见一条水柱从人群后冲天而起,每冲起一下,众人呐喊一声。有人急问:“这是啥?”有人道:“这叫喷泉!是西洋玩意!”众人迭声称奇。年轻人挤在当中,走走停停,约小半个时辰,才进了劝业会会场。他放眼望去,不禁暗暗稀奇,难怪这么多人慕名而来,莫说全中国,就连日本,也没有这么气派的地方。

他看着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法国馆、英国馆,大清国境内的,又有天津玻璃馆、安徽四宝馆、云南草药馆等。年轻人虽无多少文化,但对中草药倒颇有研究。他径直寻到草药馆,逛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肚子饥饿,这才走出展馆。

此时已是中午,只见街道两旁有各色的旅店、饭店,还有洋人的动物园、游艺场、照相馆等。年轻人选了家包子店,吃罢江南汤包,闲闲地坐了一会,见四下无人跟踪,这才确定尾巴都干净了。他懒懒地出了饭店,随路前行,忽见前方一座展馆,有两层楼高,屋顶角檐之上,相间铺着透明玻璃,在阳光下刺人眼球。他眯眼一看,原来是天津玻璃馆,不由大为好奇,这玻璃何时成了中华物产?

年轻人走进展馆,见各色玻璃制品一一陈列着,有平板玻璃、花纹玻璃,还有灯罩、器皿等等。一眼望去琳琅满目,加上玻璃本身的特点,整个馆中清透明亮,令人神爽。

他走着走着,忽见一个小男孩,正呆呆的望着一块玻璃出神。他身穿黑色马褂,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五官清秀,双目灵动,看着碗的样子,似乎是想伸手去摸,又唯恐闯祸,便这么忍着。

年轻人见他的神情煞是可爱,不禁多看了几眼,江南人真是水灵,一个男孩也生得这般漂亮。

他出得展馆,又乱逛了一气。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小站台前,一个男人拿着喇叭正在喊票:“快来啊,快来啊,八百里劝业会场火车巡游,一个铜钱一张票啊!”年轻人觉得有趣,便买了张票,他刚欲上车,转头又看到了那个小男孩。他双手反背,眉头微蹙,正打量着这列花花绿绿的火车。年轻人不禁走上前道:“小兄弟,你在看车?”

小男孩点点头,又摇摇头。

年轻人忽地童心大起:“你想坐车?”

小男孩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带你坐,好不好?”

小男孩看了他一眼,退后了一步。年轻人见他小小年纪,却防范森严。不由乐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家大人呢?”

小男孩又往后退了一步。年轻人上前一步,刚想说莫害怕,我不是坏人。小男孩却掉头快跑起来,年轻人喊道:“你慢慢跑。”小男孩听了这话,回过头,扮了个鬼脸,转过弯便不见了。年轻人哑然失笑,转身上了火车。这一趟车跑下来,足足开了大半个时辰,他这才知道劝业会有多大。等他下得火车,已是天色黄昏,展区里还是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只得轰得一声,年轻人只觉四下一片光彩,到处是璀璨的灯光。劝业会场中人,有不少人从未见过电灯,见这东西如此华贵明亮,堪与星辰媲美,不觉叩头作辑,口中直念神佛;也有识得电灯的,觉得会场之中与平日所见不同,不免高声叫好。年轻人站在当间,突然感到一种骄傲油然而生:我中华古国虽然落后,却仍是博大多彩。他一面耐住心中的激动,一面快步寻了辆人力车,直奔出劝业会场,朝城南而去。

------------------------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